我和老穆相见的最后一面

发布时间:2009-08-01 期号:

李 平


  7月26日,老穆驾鹤西去。我怎么都没想到,7月13日去怀柔探望她,成了我和老穆相见的最后一面。那一天,也成了我生命中永远刻骨铭心的一天。
  我从来不信鬼神也不信上帝,可是今年入夏以来却一直心绪不宁,老穆的影子总在我眼前浮现。一直想着哪天去看望我的老主任穆颖。
  自打老穆离休,尤其是她患了重病以后,每年春节、暑假,我都要去看望她。今年春节,我带着老穆最喜欢的鲜花去看她,还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不知为什么,7月以来,我更是特别想念她。
  正巧老自考生王辛民和王淑凤都退下来了,他们跟我说想要看看老穆,我们就在7月13日星期一的一大早,驱车直奔怀柔。老穆每年从五月到“十一”都住在她女儿的度假村里。我们到了住地,刚下车,一个拄着拐杖、瘦削、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的背影一下子叫我愣住了,我的心不禁抽搐了一下,半年不见,老穆仿佛变了一个人。
  老穆离休后便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还得了脑中风,医院下过四次病危通知,但她都挺了过来。她面对疾病乐观坚强,每天拿着放大镜看报、读书、看新闻,身体好的时候还要提笔写点东西。她每天坚持出去活动,去天安门看花,到王府井看北京的变化,参观博物馆、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去年,她还来考试院参加了党员大会,郑重地投下了自己的一票。今年春节,她坐着轮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首都图书馆……她离休二十多年,每天都在与病魔、死神顽强的斗争中乐观地生活着。
  我们三个快步走上前和老穆打招呼,老穆冲我们招招手示意让我们进屋,说话的声音很弱,显然没有什么底气,但可以看出,她非常高兴。老穆的会客厅是一间明亮、宽敞、四面落地玻璃的大房间。大家一落座,最关心的就是老穆的身体状况。她女儿告诉我们,前两周,老穆腹泻刚好,浑身没劲儿。本来想劝她回北京检查一下,听她女儿说没什么大碍,我们也就放心了许多。大家聊天的话题又回到了自学考试。王淑凤问老穆:“您还记得我吗?”老穆点点头,连说记得记得。王淑凤说:“没有自学考试哪有我们的今天。您永远是我们的穆老师,您要保重身体。”
这时,我想起了老穆常说的话:“参加革命以来干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学考试是我干得最成功、最有创新、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一件事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五十来岁的老穆精明干练,英姿勃勃,行走如风。她带着十几个同事在租用的一所中学简陋没有暖气的二层小楼里白手起家,没日没夜地奋战八年,创立了崭新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翻开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从此改变了成千上万有志青年的命运。而老穆,却为自学考试呕心沥血,积劳成疾。
  时间很快到了中午,我想吃完饭再和老穆聊会儿天。因为每次来看她,她都要招呼我们,陪我们吃饭,直到送我们走后才肯休息。可那天因为身体不舒服,老穆没有和我们一起吃饭,早早午休了,我们只好冒雨返城。
      一路上老穆孱弱的样子、瘦削的面容在我的脑子里怎么也抹不去,加上阴雨天气,感到心情很沉重。我想过几天等老穆身体恢复了一定再来看她,有好多心里话想和老穆说。
  没想到时隔仅十二天,25日的晚上9点突然接到老穆女儿打来的电话,她声音颤抖着告诉我老穆已经昏迷,在安贞医院抢救。我的心一下子凉了,这难道是上天的安排吗?那天离开怀柔时,我就想多看老穆一眼,想再和她说几句话,那天就是舍不得离开,又说不出她哪里有些异样。
  7月26日下午3时,老穆平静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后来,我从她儿女那儿得知,老穆过完八十岁生日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如果病危,不要抢救,自己也不受罪,还给国家省钱。依靠组织,丧事要节俭。
      老穆啊老穆,您就是这样的人啊,老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