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冰棒的日子

发布时间:2009-07-08 期号:

曹金良

      去楼下小卖部买雪糕时,我对奶油味、巧克力味等名目繁多的品种兴趣不大,独爱一种白色的长方形“冰棒”。这种冰棒颜色外观好似一块冰,味道微甜,口感坚硬,没有其他种类雪糕的花哨。
      喜爱它的一个原因,是我所在的小镇十多年前也有一种类似的冰棒,能经常吃上冰棒是当时所有孩子夏天的梦想。我一直认为,“雪糕”是那种包装精美、口味奇形怪状、有所谓的偶像代言的冰糕,而“冰棒”,则是童年那种简单制作和包装,清凉中带着微甜的雪糕。
      10岁时,我所居住的小镇,雪糕一律被叫做“冰棒”,那时没有现在遍地卖冷饮的商店,最常见的是路边支起一个白布凉棚,里面置一方桌,上面摆放一个茶壶和几个玻璃杯,杯口用一玻璃片掩盖,2分钱一杯。夏天喝这样的茶水是不解暑的,至少像我这样的孩子这么认为。那时最期待的,便是走街串巷卖冰棍的小贩。
      一个方形的木箱,上面的盖子可以开合,一个背带挂在小贩的肩头,边走边转动手里的拨浪鼓,这是最常见的卖冰棒的小贩的打扮。“卖冰棒喽———卖冰棒喽———”每次在午后听见这样的叫卖,我总是在凉席上躺不住。看到我翻来覆去,母亲常会打开包裹钱的手绢,从中找出一个2分的硬币,让我去买一支。
      攥着硬硬的“钢镚儿”,我的整颗心立刻被幸福撑得像熟透的蜜桃。把硬币递给卖冰棒的小贩,看他放下木箱,打开木盖,掀开交叉叠了数层的棉被,数枝用白色透明油纸包裹的冰棒,静静地诱惑着我的心。
      上小学3年级时,小镇上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一家私人冰棒厂开张。2分钱一支,5分钱3支。随后的夏季午后,我常怀着激动的心情,端一搪瓷茶缸,手里捏着5分钱,光着脚去数百米远的冰棒厂。把攥得皱巴巴的钞票交给办公桌后无表情的收银员。冰棒厂机器轰鸣声,在我听来是悦耳的音符。
      我像一个完成重大任务的战士,回来的路上表情轻松而自豪。浑然感觉不到烫脚的地面和头顶毒辣的太阳。走上几步,就要拿开掩着茶缸口的手,看看躺着的3支冰棒。冰棒是绝对不能咬着吃,那样很快就会吃完,只能用舌头一下一下地舔着。冰棒举在眼前,看融化后的冰水快要滴下时,赶紧用舌头将水滴舔一下。就这样,一支冰棒,一滴一滴凉爽一个个炎热的午后。作为买冰棒的奖励,茶缸里融化的冰水也归我享用,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口,但却让我每次都有跑腿的动力。
      前些天,和远在老家的姐姐通电话,聊起这些并不久远的事情时,姐姐和我一样,对这种没有过多包装,只加了少许糖的冰棍情有独钟。在我们的记忆里,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现在,虽然随着生活的变迁,一些事物的形式改变了,但最本质的东西无论如何是改变不了的。特别是在我们心里,冰棒所在的那些日子,更是值得一辈子怀念。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