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铁 铮
应邀为首都大学生记者基本功擂台赛担任评委,看到了一个现象:台上坐着10个参赛队,每队3个人。30人中只有3个男生。一位资深记者点评时,举了这个例子。她说,这就是新闻。
所谓的新闻就是过去没有,现在变动了的事情。我上大学时,男多女少。加上我学的专业又有些艰苦,女生更少。大家戏称是“56个同学只有6朵花”。近年来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校园里的女生慢慢多了起来。在我所在的学校,本科生中,女生已经超过了男生。至于那些语言类、会计类的专业,女生更占绝对优势。
女研究生也越来越多了。我带了9个硕士,其中只有2个男生。每年面试时,女生人潮汹涌,男生寥寥无几;参加过一些颁奖会,这个奖、那个奖差不多也都被女生摘取了。许多社团活动,女生唱主角;学生干部中,女生当“一把手”一点儿都不新鲜。
有2个与此相关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据说我国男女比例是男多女少,而受高等教育的男女生比例却发生了相反的变化;二是就业难,女生就业更难。不少朋友托我推荐毕业生时总是附加一句“最好是男生”。
受高等教育的女生增多,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社会、家庭对女孩同样重视,求学机会增多;我们的高考制度、教育方法等,更适合女生,而一些男生发育晚、醒悟得晚,在考试时常常考不过女生;不少女生非常刻苦发奋,而男生则容易贪玩;男生就业相对容易,一些男生不上大学就找了工作。能找到工作,就放弃了读研。女生找不到工作,继续读书也是缓兵之计。
不管怎么说,女生多也不是坏事。女生强也不是坏事。关键是女生要把握好自己,男生也是如此。平心而论,社会有妖魔化女大学生的倾向。当然,主要是媒体闹的,尤其是对一些艺术类院校的女生更是充满歧视。某传媒高校一女生说,好多人都说我校女生不是傍大款就是当小三,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现在社会越来越复杂,诱惑越来越多,有不少潜规则之类的陷阱,媒体上又有不少“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之类的宣言,稍不注意、稍有懈怠恐怕就被迷惑了。所以,女生重要的是自爱。自爱的女生会让社会尊重,让公众佩服。就业压力虽然大,但优秀的女生还是可以脱颖而出的。
在刚刚看到的这场比赛中,不少女选手的表现都赢得了满堂彩。一位男生在讲话时却失常了,紧张到了无以自制的地步。在大家的鼓励下,他才勉强说了几句话。其实,他说得挺好的,就是太紧张了。紧张啥啊?就是练得太少了。女生强、男生弱,也不是个好现象。女生也好,男生也罢,都应该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最佳表现才是。
我没有任何偏见,也没有什么框框。我认为,女生多、女生优秀都是好事,男生也应该表现出自己的气概来,要经得住摔打,要有责任感,要能担当重任。自古就有男儿当自强的老话。当下看来,就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