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功、坐功和跑功

发布时间:2010-05-13 期号:

北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  王元华


  我是武冈二中高中毕业的。学校很有名气,湖南省重点中学,前身是黄埔军校分校。校园四周是良田、桑竹、果木,校园内有山,有天然岩洞,有十余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樟树四五棵,有黄埔军校的标志性建筑中山堂,放眼望去,满园葱翠,四季成荫,景色优美。
  然而,论教学设施、生活条件,与今天相比实属寒碜。
  那时,我们学校傲视全县、全市,甚至全省的是每一个教室里有一台彩电。当然,称得上现代化的也仅此而已,在我印象中就没用过几回。有图书馆,但很少有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的复习资料,更别说有能让人挑来挑去精心编纂的“复习大全”、“金钥匙”、“五年真题三年备考”之类。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只能是上课张开耳朵、睁大眼睛、握紧笔头认真听老师讲解,下课对着课本仔细回味,反复揣摩,边做课后练习边领悟老师所讲内容,真的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功夫,我现在把它叫做“悟功”。因为家里穷,我小学考上县城的重点中学没有上,乡里读初中,基础自然没法和城里重点中学的学生比,但也正因为如此,我要悟的东西更多了。到了高中,实在悟不过来,权衡之后选择了文科。高二专心悟数学,一边听新课,一边补初中落下的内容,一章一节地看课本定理、例题,做课后练习,一年下来居然把数学补上来了,高考120分考了108分,虽说不算太好,但没有拖后腿。
  因为要“悟”的缘故,大家安静得犹如高僧枯坐教室。那时除了吃饭、上厕所、睡觉,其余时间都在教室里坐着,大家比着争着,唯恐谁少学了些。
  那时我们吃的是桌饭,八个人一桌,一人一瓦钵子饭,八人共半脸盆菜。饭是定量的,早晚各三两,中餐四两;一个星期可以吃两顿肉,固定在周三和周五中午。想想那时,每到吃肉的时候,大家眼睛都红了,紧盯着大菜盆,渴望的神情写在脸上。周日,是留校同学的吃饭节日。按照学校的规定,周日回家的学生不停餐,留在学校的同学可以一人吃几个人的饭菜。
      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我们周日不补课,周一到周六晚上十点半睡觉,早上五六点起床,起床后出早操,早操后绕着四百米跑道跑两圈。我那时的感觉是,一天下来精疲力竭,一上床倒头便睡,早上起来不跑八百米就没法坚持一天的学习。到了高三,每天得练这八百米的跑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能够斗志旺盛地坚持到高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跑步。
  过去的那些日子充实醇厚,一点也不苦涩。至今想来,那样的日子给了我很多宝贵的人生体验,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它使我能够看淡名利,二十年来一直在语文教学和研究的跑道上顽强地长跑着,静心地感悟和思考语文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