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满铁”之路

发布时间:2010-11-22 期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四学生 程 一


  日前,北京交通大学给我举办了一场名为“不能忘记的历史——‘满铁’收藏展”,我非常之感谢。
  我出生于东北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那年,我随父母迁移北京。谈起我的成长,谈起我的收藏渊源,就不得不提及我的祖父——程功。他老人家是位老革命,1939年,17岁的他就从老家江苏丰县出来跟着新四军抗日,转战到东北。爷爷的亲兄弟与日本鬼子拼刺刀牺牲了。这国恨家仇我自年幼时就铭记在心。我九岁时,爷爷把收藏多年的一把日本军刀郑重地送给了我;上初中时又把日军用的望远镜、炮兵测距仪、军毯等一并交给我。小时候听爷爷讲参加抗日的亲身经历,激发了我强烈的爱国热情。自那时候开始,记录真实,不忘历史,成为我走上收藏之路的最初目的。
  而助推我走上收藏“满铁”之路的,还是源于我对铁路的那份深厚感情。在我的身边,共有15位亲人在铁路工作。铁路局大院、铁路幼儿园、铁路中小学校都是我成长的见证。正是这样一个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激发了我对于铁路收藏的浓厚兴趣。为了收藏,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姑舅叔姨,甚至连兄弟姐妹在内的亲人、朋友都被我动员起来出资,以分担收藏支出给父母带来的经济压力。如果说是这份自小在我心中就已经根深蒂固的铁路情结助推我走上收藏“满铁”之路,那么亲人们不计回报的支持与付出便是我收藏“满铁”的力量源泉。
  2004年到北京后,我的收藏之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祖国首都,有更广博的文化、更宽泛的资源。我的收藏之路也得以不断拓展,对于收藏的研究也得以不断深化。在这里,我有幸得到泰斗级导师的谆谆教导,有时还得到他们的赞许和肯定,这使我的收藏之路走得更加自信、从容。是他们填补了我知识上的诸多空白,在思想上也引领我进步。这其中有国林老师、沈强老师、金万志老师……我的收藏之路能走到今日,离不开他们的大力支持与亲切指导。他们给予我收藏的养分,让我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不止一次地问过我,为什么花费这么大精力去搞“满铁”收藏?我每一次的回答都是铿锵有力的:“满铁——真实地记录着并见证着日军侵华的那段屈辱历史,这个专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以‘满铁’掠夺东北三省的历史罪证,给青少年一代以爱国主义教育与启迪是义不容辞的。”“满铁”是1906年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置的一个特殊机构,全称“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它表面看来是铁路经营公司,事实上是日本以经济掠夺活动为支持,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统治的庞大情报机构。“满铁”涉足政治、军事和经济掠夺等领域,权势显赫,在霸占东北铁路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满铁”始终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急先锋。我十多年努力收集、珍藏“满铁”文物,是为了让年青一代对那段逝去的“满铁”历史有一个更为具体的了解,用历史的真相告诫人们,只有中国更强大,才能永远结束屈辱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中国更昌盛,我们国人才有资格收藏“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所以我要感谢我们伟大而繁荣富强的祖国!
  “满铁”收藏是一条曲折而艰辛的道路。十余年来,再多的付出我也不曾后悔。还记得上高中时,我进过地铁卖报,蹬过三轮车,卖过矿泉水;还记得寒暑假时,别的同学出外旅行,而我要顶着烈日、冒着风雪跑市场、逛小摊;还记得无数次黎明、深夜里的案前耕读;还记得为求到一件“满铁”物件而彻夜难眠……正是这些努力,换来了今天的收藏成果。千余件的收藏涵盖着历史文献及各类物件,从高达2米多的“满铁”立柜到小至2公分的“满铁”纽扣,一件件都凝聚着我的心血,更是一段段血淋淋的历史。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