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海燕
11月3日下午,当过本报10年顾问的齐志文老师驾鹤西归。77岁的他,带着对党的新闻事业50多年的忠诚;带着先后在察哈尔日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当记者,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任副总编辑的荣耀,带着与北京自学考试报及北京考试报10年的情缘,带着10部著作数千万字新闻作品的辛劳,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带着与病魔顽强搏斗的坚强,带着对考生的无尽关爱,飞向天堂……
“泪飞顿作倾盆雨”,天堂可有考试报?走进齐志文老师的家,再也握不住他温暖的大手,再也看不到他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他对北京考试报的中肯点评,再也记不下他对教育考试报道事业的深情。但书柜上,他在北京考试报讲课时的大幅照片栩栩如生。他相爱一生的老伴泣不成声:“齐老师最后即使在病床上,也要一字一句看北京考试报啊……”
天堂可有考试报?若有,齐老师一定还在继续关注。2004年,自谦为“最长的短工”的齐老师因身体原因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奉献10年的北京考试报道事业。他说:“我已到耄耋之年,力不从心,我对北京考试报帮助太少,而这张报给予我的太多太多。我即将离开这张报纸,走在夕阳之路,将惦记着我曾扶植过的报纸……时间最长的要算北京考试报。”但此后的6年间,这位年逾古稀的新闻老前辈,撑着植入了心脏起搏器的病躯,忍受着癌症带来的剧痛,依然阅读着北京考试报的每一篇报道,关注着北京考试报的每一点进步,揪心着北京考试报的每一处差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每隔一段时间让人捎回的一大摞报纸上,几乎每一版都有他用红笔圈圈点点之处。字体虽孱弱,关爱动天地,深情泣河川,鼓励映日月。
天堂可有考试报?若有,齐老师一定还在继续出招。年年过年去看他,他三句话就转到了办报上,他总说办好考试报是一件造福后代、功德无量的事情。他担忧歌星、球星、影星,成了大中小学生“追星族”天真中的理想,盲目中的标杆。当他们追逐这样的明星时,也在追逐一种急功近利、浮躁奢华的人生,却淡漠了、影响了他们的天职——学习。他希望考试报多宣传学星。2005年5月25日,本报“学习之星”栏目开栏了,直到今天,推出了数十位崇尚学习、刻苦学习、终身学习、学有所成的学习明星,让他们的星光辉映更多人,引导更多人,照亮整个社会,成为新一代青少年追逐的新明星。“学习之星”栏目也因此荣获北京新闻奖优秀栏目奖。
天堂可有考试报?若有,齐老师一定还在继续扶助。作为看透人生、参透生死、乐水乐山的“知者”、“仁者”,齐老师说:“一个人一生,从普普通通而始,到普普通通而终。老年临至终结,做点琐事、小事、实事、善事,比张牙舞爪、飞黄腾达更好、更塌实。”他“祝愿这张报纸永远火红。”
“世上本无我,来去皆可抛。”天堂一定有一份考试报,齐老师,您走好。等来日,让我们在永恒的天堂一起来办“永远火红”的考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