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二生 刘 畅
一开学,得知要换化学老师,班里发出了“天啊”、“哎呀”的声音,但这次的感叹却是包含着对老师离开的深深遗憾。回想高一这一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教化学的她了;因为她倾心为我们答疑,于是都叫她“倾老师”。
这位大眼睛的老教师最特殊的地方是:衣着时髦,就连脚下的鞋也是名牌连着换。就这样的老师,能把心思放在我们身上吗?我想起公园里那些退休的高雅“老太”们,银发飘飘,伴着优美的音乐旋转,惬意地跳着“华尔兹”……
还有,“倾老师”任教伊始,总爱把高二高三的知识往我们脑子里“灌”。什么“氢键”呀,“钝化”啦,一堆术语,听得我一头雾水。班里也总是发出“哎呀”、“天啊”的声音。在这“叫苦连天”之中,我不由地想起一句格言,“凡是把精力用在打扮上的人,难以把本职的事做好。”我常常抱怨:怎么摊上这么一个老师呢?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我去找“倾老师”问问题。已经快八点了,可她的身边还是围着一堆学生。
“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啊?”我拿着题走到她身边问。
“连这你都不会,上课讲过的,你自己分析。” “倾老师”瞪大眼睛惊疑地看着我。
我无可奈何,只得一点一点,磕磕绊绊地复述课堂上她讲的内容。老师时不时地插话,指出我的错误。
“你要问,就问一些有价值的。那些简单的题,稍稍动动脑子就能明白。”“倾老师”用她那双大眼睛看着我说。
是啊,自打上初中,我就有脑子犯懒的毛病,不改,真的难以深入啊!面对老师那责备而又期待的大眼睛,我开窍了,第一次“化学”思维了:决不再问傻问题,做一个“问得深”的学生。
从那以后,我经常找“倾老师”问问题。有时她问得我连连点头称“是”,有时我与她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回,我考砸了。晚上回到家里,郁闷地拨通了“倾老师”的手机。
“老师,我这化学就是学不好了!”
“不要着急,你已经不是以前总问傻问题的学生了”,刚给其他人解答完问题,又一次晚回家的她,一边安慰我,一边开着车。
“一会儿,我到家你再打过来,不过你记住,当初你考进来时,可是咱们班第一呢!”
听着老师最后的话,沮丧的我心中的灯顿时点亮了。是啊,我的“倾老师”给我们的永远是睿智和力量。她一开始就渗透的那些“高深”的知识,后来也就成了我们的习惯思维:考虑问题,不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升离此山”,看到山间的“沟沟坎坎”,把山的“脉络走势”观得清清楚楚。
“天啊”,“哎呦”……教室里,同学们正沉浸在“倾老师”离开的遗憾里。我忽然想起快开学时妈妈曾转告我“倾老师”来过的一个电话。说开学要会考,如果作业有问题可以周六、周日到学校找她。现在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她是在明知不再教我们的情况下,仍然主动为我们答疑的。
想到这儿,我心中忽然涌出一份感动:在“功利膨胀”的现实社会中,有这样一片净土,有这样一位主动放弃自己休息时间倾心答疑的老师,不是很幸福吗?“倾老师”不再教我们,却仍心系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的,不正是出于她对学生无尽的爱吗?大恩不言谢,我一定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所有的“倾老师”们捧给我们的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