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人情

发布时间:2010-10-25 期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童庆炳

  人情是什么?人情不是人对人的一种感情施舍,不是优势者对贫弱者的照顾帮助;人情是基于对于人的尊严的深刻理解基础上人们之间情不自禁伸出的援手,它可以是精神的,一种手势,一种眼光,一种声调,都可以是人情;但也可以是基于精神性的行为的物质援助。人情的根基是真正的人性。

  从南方到遥远的北方读书,没有路费,会有人给你资助吗?准备结婚没有房子,可以不花一分钱弄到房子吗?你的腿得了病,会有人长时间无私地背你去上课或做事吗?我想除非特殊情况,一般都是不会的。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一切却都有可能。不论你信不信,这是五十年代的人情。
  1955年,完全出于偶然,我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我的老家是在福建龙岩地区。当时福建省还没有铁路。最近的火车站是离我们千里之外的江西鹰潭。我和考上北师大的两位同学在拿到入学通知书之后,最发愁的事情莫过于我们如何去好几千里之外的北京。在我们的感觉中,北京似乎远在天边。但地区教育局的局长陈明是我们的老校长。他对我们几个学生很有感情,由于他的提议,地区教育局决定资助我们每人一百元钱作为路费。当他向我们微笑着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从他的“微笑”中读出了平等、尊重。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就揣着这100元钱的“巨大财富”,离开家乡,向北京进发。到北京的时候,我们只用了八十多元钱,还剩了十多元钱。不论你信不信,这是五十年代的人情。
  我们进入北师大开始学习。不久,寒冷的冬天将要到了。我根本不指望家里会给我寄钱买棉衣,因为家里太穷了。深秋之际,我听北方的同学讲北京的冬天如何北风呼啸,雪花如何飘落,最低可以达到零下20度。我开始发愁来北京的第一个冬天如何过。不久,那位走过长征路的满脸麻子的说着一口难懂南方口音的总务长慎重地拟定了给南方贫寒学生补助棉衣的制度。我没有向任何人求助,只填了一个简单的申请书,就赶在冬天到来之前,领到了一套崭新的棉衣、棉裤。一股暖流从心间流过。整个四年本科,母亲给我做了八双布鞋,一分钱也没有给我寄,但学校每月三元的助学金,总是能及时地领到。不论你信不信,这是五十年代的人情。
  大学期间,我是一个班的团支部书记,班里的“一把手”。班里谁遇到了困难,我都要管。记得有一年冬天,来自湖北的一位姓梅的女同学,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腿痛,完全走不了路。学校认为她应该退学,她也怀疑她自己能不能在北京这个天寒地冻的地方坚持学习下去。我召集了一次团支委会,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每天由班里的身体较强壮的男同学轮流背她到教室上课。我们知道自己的责任,自觉遵照排定的秩序,没有那种强者去扶助弱者的感觉。大约有半年多时间,她就是由班里的男同学背着去上课。由宿舍到教室,由文史楼到物理楼,由教室到食堂。她感到一种精神负担和歉疚。班里的女同学就负起责任,做她的“心理医生”,说服她,支持她,鼓励她,并且说:他们男生应该这样干,是他们的本分,你根本不用有丝毫的歉疚。她终于渡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这成为我们后来聚会的美谈。这就是五十年代的人情。
学校吃饭不要钱。像现在部队那样的集体伙食。吃饭的时候,每人拿着自己的碗,排好队。菜,每人两小勺,一勺青菜,一勺肉菜。主食随便吃。我是南方人,不喜欢吃窝头和馒头,喜欢吃米饭。但米饭总是吃的人多,很快就被吃完了,剩下的是窝头和馒头。我又是学生干部,上完课要开小会,到食堂的时候,米饭已经没有了。我看着那些窝头和馒头直皱眉头。这种情况被食堂服务员老李发现,他很同情我。这以后,只要我去晚了,没有米饭了,老李就会亲切地喊我:小童,你的米饭在老地方。所谓“老地方”是指他每次给我留米饭的食堂的一个角落里。我真的感激他。但他对我说:“你不要感谢我。”就这样,一直到我毕业,每天我都能吃到我想吃的米饭。不论你信不信,这就是五十年代的人情。
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我和女友报名到内蒙古去。要为草原奉献我们的知识和智慧。但学校决定我们俩留校,这完全不用托关系走后门,实际上,也没有关系可托、没后门可找,领导研究安排这一切。但领导并没有从我们这里得到丝毫的好处。1960年,我和我的女友决定结婚。可是没有房子。那时,我正在学校的社会科学科工作。科长听说后,就主动问我有没有房子?我说,结婚的时间是定了,但房子还没有着落。科长说:“瞧,时间定了却没有房子,你到大操场去结婚吗?这样吧,这事就交给我来办吧!”还模仿电影《列宁在十月》的话幽默地说:“会有的,糖果会有的,房子会有的。”果然,在结婚前三天,科长给我们借到了小红楼的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是新房子,有卫生间,有厨房,没有人住过。我感谢科长,科长叼着烟,向我摆了摆手,意思是不要谢。结婚仪式就在那个房子里举行的。有人替我们表演节目,那就是住在楼上的校党委书记何锡璘四五岁的女儿。她用稚嫩、天真、好听的声音宣布:何凝凝(我直到现在还记着她的芳名,算来,她现在50多岁的人了,要是她能看到我这篇文字,引起她的回忆就好了)现在给你们表演节目,第一个节目是……贫穷却无比温暖。不论你信不信,这是五十年代的人情。
五十年代是我经历的一段历史。历史不完全在著作、论文的语言叙述中,常常在我们生活的感觉里和记忆里。历史不是一条直线的。历史也不总是一种颜色。我毫不讳言,我怀念五十年代那种温暖人心的人情。
  人情是与人的尊严延伸出来的感情。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