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驿站

发布时间:2024-09-25 期号: 1794期

 

  ■ 护考锦囊

  警惕“假勤奋”  高效用心学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曾于秦

  【案 例】

  升入高三的考生小卓学习状态看起来非常不错,每节课他都在奋笔疾书,不仅字迹工整精美,还用不同颜色的笔作了批注。课后除了完成作业,他还会刷很多题,然后把错题一字不落地誊写在错题本上,开学才两周他已经整理了一本错题集,周末他还会看暑假收藏的网课和学法指导视频。然而自认为没有浪费每一分钟的他,成绩却一直不见起色,甚至做过的题还会反复出错,他对此感觉很困惑。

  

  【分 析】

  小卓不可谓不“勤奋”,但遗憾的是这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假勤奋”,而且类似情况在高三生中并不少见。归根结底,“假勤奋”是用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思想上的懒惰。

导致“假勤奋”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畏难的心理。高考备考包含了大量复杂且困难的思考过程,例如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重点难点等。这些“难题”并不被大脑“喜欢”,大脑更倾向于去做熟悉、简单、安全的事情。因此,相比更深入地思考和更系统地学习,抄笔记、无脑听课、誊写错题就成了更受欢迎的事。

  2.感到微小且及时“奖励”。“假勤奋”更容易让同学们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在缺乏考试验证的前提下,抄写笔记、整理错题、熬夜刷题这些行为,以及满满当当、花里胡哨的笔记本或习题册,会让考生即刻产生“学到了”的错觉,并自然生成成就感。

  3.“跟风”的行为。面对高三巨大的备考压力,一些考生为了缓解过度的焦虑情绪,会“病急乱投医”,看见别人怎么学他就怎么学,听说什么学习方法好就不假思索地跟着做。这些行为不是为了提升学业水平,而是安抚自己、自我感动的“安慰剂”。这些考生会用“我已经学了足够长、足够多、足够全”的认知来对抗学业焦虑。

  

  【支 招】

  及时发现并叫停。“假勤奋”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它容易让同学们陷入“努力学习”的美好幻觉中而不自知。同学们需要提升日常学习中的自我觉察,当你发现自己每天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却没有明显的进步或者总在同样的地方犯错时,就需要停下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假勤奋”的情况。同学们可以利用开学初,这段备考节奏相对较轻松的时间,用一两天时间,对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看看有没有低效或者无用的学习时间和安排。

  明确并细化目标,将努力用在对的地方。努力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但前提是用在对的地方,用错地方只会让自己与既定目标渐行渐远。因此,同学们需要利用开学初这段宝贵的“适应期”明确自己学习的初衷。你需要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切实地提高分数从而实现理想,还是可供展览的错题本或者自我感动的通宵学习?清晰了自己要什么,就可以由此制订高三全年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每天具体的计划。计划一定要细致,落实到具体的时间限制、任务量、学习效果评估和奖惩措施。实践一段时间后,你还要记得及时复盘和调整,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高效利用时间,关注学习本质。“假勤奋”是因只注重形式,导致学习效率低,白白浪费时间。因此,用脑思考、用心学习、关注学习本质、拒绝形式主义,才能够真正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切实提高成绩。同学们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时间,用头脑跟随老师并积极思考,笔记是思考结果和辅助记忆的工具,而不是听课的目的。错题本中应该体现你对某一类知识点或者题型的思考、总结和修订,是你对错题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经自己思考过的错题本应该会随着你知识的巩固越来越薄。此外,找到并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样重要,有些同学适合独立思考,有些同学喜欢和人讨论,有些同学热衷听讲……学习方法没有对错优劣,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让你的学习更高效。

  

  ■ 心理小百科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深度。

  康奈尔笔记法的步骤包括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和复习这五步:记录是在课上记录重要的讲课内容;简化是下课后尽早将记录的内容进行概括和书写;背诵是借助简化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复述课堂上的内容;思考是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单独记录并分类;复习是每周拿出些时间,快速复习笔记,先看简化部分,适当看记录部分。

  STAR复盘法

  STAR复盘法有助于同学们避免“假勤奋”,提高学习效率。它包含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步;S是评估和确认学习的初衷以及自己的现状:T是明确这一段学习的具体目标以及达成标准;A是指具体的学习行为,包括具体的学习方法、使用的学习工具和克服的困难;R是评估现阶段的学习效果,包括成就和教训,由此明确哪些学习行为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进。

  

  ■ 开卷有益

  

  阅读科普书籍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增强知识储备,书中那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片呈现,还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科学知识。通过阅读科普书籍,我们可以对世界的奥秘产生兴趣,培养好奇心。此外,书中的许多思考性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来自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的赵端端老师为大家推荐两本生物科普类书籍。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植物》

  作品简介: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植物》是日本农学博士、植物学家稻垣荣洋在2019年出版的一本科普书。这本书为我们了解植物的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作者用生动的口吻展开了植物世界的种种趣事。本书共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了不起的植物”“有趣的植物学”“开始读就停不下来的植物故事”。本书被列为经典科普课外读物,至今累计畅销60万册。

  推荐理由:

  大部分人对植物学会有一种无聊乏味、艰深晦涩的刻板印象。但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立意点新奇,内容颇具戏剧性。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植物息息相关,每种植物身上都藏有或多或少的谜团,远比我们想得要不可思议得多。不仅如此,植物的生活方式,也远比我们想得要随机应变、自由自在得多。通过这本书,我们能从植物身上感受到生命力。当我们了解并看到植物顽强生存的姿态,心灵会有被治愈的感觉。学习植物的生存方式,在未来直面各类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从植物身上汲取很多生存智慧。

  

  《好玩的生物学》

  作品简介:

  《好玩的生物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发行的一本书,此书由一线生物教师编写,是一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生物学科普读物。全书从“系统”“适应”“进化”三个生物学最核心的主题出发,分别以每一个主题为基点来生发出一套完整的生物学系统知识。针对中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学段学生的阅读特点与需求,多角度、多维度地将生物学知识进行体系化构建,通过系统且有趣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生物世界。

  推荐理由:

  此书给人的感觉是既有趣又不失科学严谨。这本书不但让我们“知其然”,还会引导我们“知其所以然”,把我们从死板的概念中解脱出来,每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每一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都跃然纸上,让我们在不知不觉的“好玩”中理解生物学的本真。书中的每一个生物学概念、思想、方法都是经过很多学者细致严谨的科学研究而获得的。此书用有趣的文字、奥秘丰富的材料、精到严谨的研究与逻辑,来帮助读者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科学思考。本书不仅可作为中学生生物学习的课外读物,也适合所有对生物感兴趣的读者。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