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建立平急两用“校园安全岛”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胡梦蝶) 5月11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北京市“校园安全岛”平急两用建设现场会在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召开。活动当天,门头沟启动“校园安全岛”平急两用标准化建设,开展了包括应急演练,消防应急、校园防暴、防震演练、应急自救、抗洪避险、心理疏导等场景的应急演练。京蒙两地师生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互动。
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中,门头沟区校园安置点成为全区抗洪救灾全方位战役的重要板块。为了实现校园平时、急时的功能转换,门头沟区探索“校园安全岛”新价值。“校园安全岛”对内联系师生,对外是联系群众、接入家庭的“最后一公里”,是构建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安全岛”是师生以及社会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将通过安全知识传授、应急演练、安全实践等课程化培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发生灾难时,“安全岛”就成为师生和群众的避难之所、救援出发地和物资中转站。门头沟区将区内每一所学校建设为平急两用安全岛,并形成相互两联资源互补的“岛链”,在满足师生群众日常安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构建沿河安全体系,就能够有效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实现平急两用,筑牢师生和群众安全长廊。
妙峰山民族学校是平急两用“校园安全岛”建设的样板。学校与当地政府、村居以及应急部门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日常开展师生和群众安全教育培训演练。“校园安全岛”建设模块分为“4大风险情景+8大功能任务+平急转换场景”,风险情景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大类,每类情景划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事前)、监测与预警(事发)、应急处置与救援(事中)、恢复与重建(事后)4个阶段。针对面临的风险情景,“校园安全岛”强化宣传教育、韧性建设、制度准备、人力保障、资金物资、决策指挥、应急信息、公共服务等8大功能任务。学校还加强平急两用安全指引、安全教育实践长廊和教室、平急两用功能区、适当储备应急物资等方面建设。
据悉,门头沟区各校通过亲子“情景互动式班会”、为家乡灾后重建建言献策,开展“柴扉计划”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以及“校园安全岛”主题项目式学习等,将北京极端强降雨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把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最生动最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校园安全岛”作为教师因时因地开展全员实训的演练场,不仅在将防汛救灾转化为特殊的教育教学资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自然灾害,并结合抗洪救灾体验,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