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围墙建高台” 怀柔区点亮学子科学梦

发布时间:2023-05-25 期号: 1706期

“打破围墙建高台”

怀柔区点亮学子科学梦

 

年近9旬的“匡奶奶”大有来头,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植物生理学家。在日前启动的北京学生科技节“院士专家科普进校园活动”中,匡廷云院士面对面与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等区内学生开展讲座,与孩子们共进“思想午餐”。

此次活动拉开怀柔区“科学城杯”中小学生科技节的序幕,也是近年来怀柔区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一环。依托区域资源、聘请科学家入校担任科技副校长、搭建高端科技教育实践平台……怀柔区正引导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国家科研院所成家门口的实验室

“以前学生想要参与科研实验,得去北京市里借用其他学校的实验室,天不亮就出发,回来时天已经全黑了。现在体制打通了,身边国家一流的科研院所就是孩子们家门口的实验室。”怀柔区教委副主任乔玉波说。近年来,随着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丰富的科研资源正在不断向怀柔聚集。

目前,中科院力学所等6家中科院科研院所与怀柔一中等19所区内学校合作共建,开展了公益支教、科学展演、课外科技指导、实验室研究等40余项线上、线下科普活动,提供专业科普支撑。区教委统筹中科院在怀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怀高新企业等科研资源,打造了覆盖全区的研学课程。从今年3月起,更多怀柔的中小学生走进实验室、科普基地参观学习、实践交流。

“如何穿越校园与科研院所的围墙,将国家一流的科研资源转变为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的优质资源,成为这几年怀柔教委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怀柔区教委主任徐志芳说,“不只是把科学家请进校园、让师生走进实验室,我们希望创设一种长效机制,让师生在科学家身边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科学研究,在研究中感悟科学精神。”

“我”的校长是科学家

在怀柔一中生命科学园的温室里,种植着太空樱桃和太空番茄。“别看我们只是一个中学的科学园,这样的太空种子每年都有。”看着培养基土里的嫩芽,学校科技教师宋旭自豪地说。

从2019年起,怀柔区教委聘请中科院科研院所、国科大、高新企业的科技专家、学者、工程师担任中小学校科技副校长,实现全区34所中小学全覆盖。怀柔一中的太空种子,正是科技副校长给学校带来的研究资源。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科学讲座、科技研学,有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还能在科技副校长带领下做课题研究。

科技副校长为各所学校带来的不仅是科普讲座与实验设备,还有自己的科研团队资源,他们共同为学校的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及发展规划集思广益,在校园里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今年继续被续聘为怀柔五中的科技副校长,他在上课时带来了小型射电望远镜设备,给学生讲述电磁波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原理,让学生对天文观测产生了浓厚兴趣。“当科学家讲解天文观测知识、介绍‘太空种子’、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故事时,学生们听得眼神发亮。”乔玉波说道。据悉,科技副校长每3年一个聘任周期,今年已进入第二个任期。区教委每年设立专项,每所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打造学校科技教育特色。

时时处处都有科学小课堂

上周末,怀柔区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分别走进中科院在怀科研院所,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两弹一星”纪念馆、校史馆以及水槽、风洞等各类实验室,让怀柔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前沿科技,感受科学魅力。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学生科技节,怀柔区还将组织开展包括未来工程师竞赛、科技创新比赛、天文观测竞赛等20余大项赛事活动。

此外,联合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怀柔区教委邀请院士专家等科学大咖,每月面向全区中小学师生,开展一次科技讲座,普及科学知识。区教委持续将院所科学课程、实验设施资源引向校园,让怀柔中小学生有越来越多与科学教育“亲密接触”的机会。

“学校每周二都有国科大的老师来做科普,讲述前沿科技,为我们开阔视野;每周五还有社团活动,我和小伙伴一起跟着老师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段段探索的过程,令我收获颇丰。”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学生王瑞麟说:“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机会走进国科大的专业实验室,跟着博士哥哥姐姐一起进行基础性科学研究。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专注、学会了试错、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全市教委系统将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教育优质资源单位的合作,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点亮孩子们的科学梦想。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