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备考期
别让消极情绪挡了道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心理教师 程 茜
进入高考冲刺期后,小武的成绩还算稳定,但五一小长假返校后进行的几次物理随堂考成绩却不太理想,这引起了小武的情绪波动,原本对考试挺有信心的他产生了畏惧心理。最近,每当听到老师说要进行随堂测验时,他的心就紧张地砰砰跳。越是紧张做题时越纠结、不确定,这段时间他陷入畏惧考试的沼泽中难以脱身。
分析:
连着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很正常。考生一遇到考试情景,就不自觉地出现紧张情绪,形成条件反射。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寻找外力,让自己形成能产生积极情绪的条件反射,重新建立考试信心。
支招:
打破“黑色想象”
小武之所以对考试产生畏惧心态,是几次不理想的成绩使他对未来要面对的考试产生了不好的预期,但是未来的考试究竟能不能考好是不确定的,这种畏惧情绪是想象中的。考生往往会在担忧“考不好”的过程中,让消极情绪轻易影响自己的思绪,无法理智地思考应该如何行动。遇此状况时,考生不妨静下心,尽情地想象如果考不好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写在纸上,写得越具体越好。通过这种方式将想象中的恐惧转化成具体的结果,当你发现最坏的结果也是可以接受或者根本不存在时,就会消除对未知的恐惧,当冷静下来后自然就会去想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寻找外部助力获得正反馈
备考过程不要孤军奋战,适当地寻找外部助力,遇到挫折时寻找一个好“外援”可以给你支持鼓励,帮助你调整策略。如果你也像小武一样对考试产生了畏惧心理,你首先会想到向谁寻求帮助呢?可能是你的老师,老师对你的情况最了解,可以帮你分析成绩增长点、提高成绩的方法,同时对你的学习有明确地认知;也可能是你的父母,很多考生很在意父母的评价,担心考不好会让父母失望,此时父母的宽慰可以让你消除内心的担忧,获得鼓舞;也可能是你的同学,同学之间最有共同话题,或许别人的经历和你相似,同伴的感同身受可以为你提供情绪价值,或是一句调侃的玩笑让你瞬间释怀。这些能让你第一时间想起的人一定是你最信任、最能支持你的人。在与他们的互动中获得正反馈,增强你的成就感,从而避免习得性无助。
寻找最小的行动单位
小武的畏惧心理还来自于心理落差,在那几次不如意的随堂考之前,他的状态其实还不错,经历了落差,想要回到之前的状态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但是小武越是想自己之前的状态就会越害怕考试,越害怕考试在应考时就越着急。最快改变状态的方法就是接纳现状,尝试告诉自己“这种状态可能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并思考“如果在维持现状不变的情况下,我可以做些什么”,哪怕是非常微小的行动,只要能够付诸实践,就能促成改变。
■ 心理小百科
糟糕的情绪是怎么来的
小武连续几次考试不理想让他对考试产生的畏惧心理,是因为失败的结果让他对自己产生了负面评价。负面评价可能是“我学得不好”“再考不好我就考不上大学了”等,如果失败持续,就会因为重复的失败产生习得性无助,即对自己、对现实无望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意志消沉。
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要消除糟糕情绪背后不合理的信念。情绪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考试成绩)只是引发情绪(畏惧情绪)和行为后果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把事情的后果设想的特别可怕或糟糕,所以当事情再次发生时,就会让人陷入极度的负面情绪中。小武产生的不合理信念可能是“我再考不好高考就没希望了”或是“高考失败我的人生就完了”等,当再次面临考试情境时,就会诱发畏惧情绪。
消除不合理信念可以尝试与它进行辩驳,寻找一些事例来证明这件糟糕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者设想即使发生了,会有什么结果。害怕糟糕事发生的人,反而在想象结果的过程中获得了安慰,在想象过程中对事情有了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减轻负面情绪。
开卷有益
家庭关系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亲密、最重要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与亲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的日常功课。本期由来自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三语文组的徐越、王冬妮两位老师为我们推荐两本书,希望能给陪考家长和考生一些帮助与启示。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日】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推荐理由:
如果你感到自卑、气馁或者抑郁,如果你对父母、家庭生活心存芥蒂,如果你对生活失去了热情,甚至对人生的意义存在怀疑,请来阅读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所写的《被讨厌的勇气》。书中有一个深陷自卑、无能和不幸福的青年,听到哲人“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找到哲人挑战,两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青年开始思考,最终发现: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于你是什么样子。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作者虽然是日本人,但书中很多思想带有儒家和佛家深深的印记,如略带苦涩的良药,治愈痛苦,照亮未来,让你获得新生。
《爱的阶梯》
作者:【美】阿兰·布鲁姆
推荐理由:
本书是美国政治哲学家阿兰·布鲁姆对柏拉图《会饮》的解读。作者从爱欲的两种对立思想源泉谈起,按照《会饮》的情节,逐一对每一位发言人的内容展开评述,最后是作者对爱的整体解读。
作为家长,我们可能都会觉得自己很爱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有时孩子却偏偏不领情。有时孩子不懂爱,可能我们也不懂爱呢?如果您想探究什么是真正的爱,爱自己与爱家庭之间是否矛盾,怎样引导孩子去学会爱等,这本书也许会给您一些启示和帮助。
布鲁姆的文字优美而深刻,读他的书,会让您静心沉思,感受到哲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