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自找苦吃” 让农民甜在心头

发布时间:2023-05-17 期号: 1704期

青年学子“自找苦吃”

让农民甜在心头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宋 迪)  两年间,村年收入增长536%!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了。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这个距离市中心约60公里的偏僻村庄,2020年还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如今在中国农业大学驻村师生精准帮扶下,已拥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西槐庄园”。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回信中写道: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收到总书记回信,同学们十分激动。西槐庄科技小院院长、学生张晓恬说,参与乡村治理、产品销售,跟村民打交道,开展各种活动,不仅增强了沟通能力,而且提升了综合素养,让自己更有能力、有担当。

西槐庄村科技小院于2020年11月成立。初期,为解决村集体经济亟待壮大的需求,团队师生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新果蔬品种;通过进行水肥调控对番茄品质的影响实验,小院帮农民节约了撒施肥料、灌水时间及雇工费用,最终节省人工成本约4500元;开微店、装箱、发快递、直播,学生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小院还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联合推出村域特色农产品标识,升级包装。在小院师生帮扶下,该村2022年春夏季节农产品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余元,村年收入从两年前的11万一跃增至70万。

如今,同西槐庄村一样的农大科技小院已覆盖北京10个区,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自2018年5月首个小院在密云西邵渠村建成,农大北京科技小院至今共带动周边192个村,辐射低收入户1700多户,解决1300多人就业,技术培训6500余人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北京农学院也在京设立了十余个科技小院。一年来扎根平谷大华山镇,北农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张卿成了村民口中“永远的神”。他和小院师生发挥果树学专业优势,解决制约果树产业发展“真问题”,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成果写在京华大地。这些乡村振兴道路上,展现的是高校师生服务农业现代化、深入一线的缩影。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丁小溪说:“今年6月毕业后,我将前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支教。能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信念,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我深感使命光荣。”

  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表示,新时代学子要担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用智慧和汗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作出贡献。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