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验

发布时间:2023-05-04 期号: 1702期

坚实的底气源自不懈努力

 

张 彤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高三的第二学期,一轮轮的考试与讲评,分数和排名却不见“步步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因“浩渺”的题海、“无极”的待巩固知识点而焦虑,或丧失最后一搏的斗志。读到这篇文章的你,如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通过不断反思和校正,将自己调整至最好的状态,必定能在与其他“麻”了的竞争者的决赛中突出重围!

精力管理——

充足睡眠  恢复元气

高三时,我身边有同学因长时间高度紧张导致生病,也有同学刷夜后上课没法集中注意力。身体管理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你在最需要澎湃精力的时候宕机。

幸运的2023届考生在本学期回归正常线下教学,这使得你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更有效率地把状态调整到位,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回忆自己的那段备考时光,为了写作业时不困,我经常晚上6点回到教室,休息半小时后才开始上晚自习,交替着写数学、英语、物理、语文……我们班的同学上课时要是预感到自己撑不住了,就纷纷站在窗边听讲。适当运动、饭后遛弯,考砸了找知心的老师聊一聊,甚至是在教室里颠气球、下五子棋,这些都是恢复元气的可用之法。

体系完善——

充分利用资料  攻坚克难

一轮复习的任务是要系统覆盖落实每一个考查点,但你是否能保证,即便考前不突击也能把学过、练过的都写出来呢?能否在五月时还没忘记文言文常识、中国古代史、物理实验的细节?二轮复习已没有大块富裕时间了,需要你把既有的任务、资料充分利用。

老师布置的讲义、练习题是第一抓手:要120%地完成翻阅和应用教材、复习资料、错题集等,待到课堂听讲、课后答疑就能从容地把剩余问题搞明白,考前也能看到讲义就能了然于心。

自主复习我建议大家提前跟老师商量好自己的计划,因为flag一旦公之于众,靠着羞耻心也能激励我们每天抽时间,一章一章课本、一道一道压轴题地啃掉自己的“老大难”。

到了考场上,熟练调用所有“基础”的脉络——语文、数学、英语教材参考书整理的解题思路,历史、政治、生物老师绘制的时间轴、流程图、知识框架,物理、化学、地理考过的模型、案例、思路,就能让我们把所学变成所得,剩下宝贵的“现推”“现回忆”时间留给攻坚克难。

周密准备——

报考强基 胜利果实最大化

考完一模,我就开始思考强基计划志愿。我认为,要不要参加强基计划招生,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是否有利于成长成才和个人价值实现,能否通过入围和校考等都是我要考虑的问题。

在我看来,强基计划的使命是服务于从无到有的原始创新、科技强国;留住事关我国文化传承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可以说,强基计划欢迎那些思维活跃、极具天赋的先学“早鸟”,以及踏实肯干、不尚浮华的有志者。这样一批学生可以享受小班制、导师制、书院制和本研衔接培养等诸多让他们全心学习的制度。我坚信自己不怕“冷板凳”,也乐意把自己奉献给史学发展,服务于社会进步。很高兴的是,我的家长和老师也认可了我的想法。

填报志愿一定要了解这个学校的精神内核,了解这个学科科研时的日常点滴和成就感来源,想清楚自己到底觉得怎样的人生是值得的、精彩的、可行的。当年,我就读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一百座报告厅张贴的各高校的校训海报中,“实事求是”最切合我这个想刨根问底、以史为鉴的人。师长和知乎网友也介绍说人大在清史、近代史的优势和全面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资源,将给我充分的学习和前路选择空间,这是我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强基计划的最关键依据。如今走在校园里油然而生的幸福感,时不时告诉我这次选择的正确性。

圆梦终究要靠全力发挥搏出的成绩。强基计划报名的时间是在一模之后,这时可以与师长一起大致估计自己高考可能的分数落区。备考强基时,高考后我看了很多文史哲书籍,进行了针对性的补习,但是校考的笔试和面试终究考验的是我们长期的知识积累。

高三下学期我们要面临很多选择,小到选作文题目、选择题选项,大到分配复习重心、选高考志愿,如果我们都能胸有成竹、谋定后动,坚实的底气一定能让我们扬帆远航,驶向不留遗憾的新大陆!

 

 

无需畏惧  勇敢向前

 

徐静婷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生

 

高考,之所以神秘是源于它的未知且无法预测。作为一个走过了高考的人,回头看看,高考前后的点滴,都已全部定格在了那年的夏天,不管你怎么追忆,时间的洪流总是推着你向前。

那时候的我们,对高考有着莫名的执念,像是一道永远越不过的坎。其实不然,高考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还记得高中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在多努力,到了大学就轻松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到了大学,你依然有许多的身不由己,对未来的迷茫,就业情况日益严峻……大学并不是你原来幻想的世外桃源。

你慢慢就会发现,所谓高考,也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道坎,跨过去了,不会意味着日后便是一帆风顺;即便没有跨过,也不代表着你的生活没有其他方向。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人的选择不同罢了。

作为一个高考过来人,我要说,你的路还长着,没错,高考决定了你生命中的一些事情,但不是所有,也不是绝对。你一生中最关键的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这些,与你的高考并无必然联系。

我曾看到过一些高考中的佼佼者,渐渐在大学里迷失了自我,荒废了高中的努力。我也看到过不少在高考中灰头土脸的同学,没有被高考失败的经历打倒,他们依旧在为梦想执着。

在距离高考已不足两个月的此时,作为一个高考亲历者的我,想给你一些诚恳的建议。

一定要在学习之前先摆正心态,不要急功近利。要明白你现在刷的每一套题,听的每一节课,做的每一次作业都在给你的高考增加筹码和底气,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

我的高三班主任是个特别负责任的好老师,高三下半学期的我在学习上有些心不在焉,甚至上课照镜子、下课看小说。我的老师没有在课堂上公然批评我,而是悄悄地给我写了一个小纸条夹在我的作业本里,上面写着:“小徐同学上课不要臭美了哦,你用照镜子的时间多听一个知识点,多懂一道题,都能成为你高考考场上杀伐果断的一把利刃哦。”自那之后我渐渐地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课堂上,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

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错题的改正和理解,基础知识一定要抓牢。其实高三下半学期真正让我成绩出现很大转机的是数学这门学科。从小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家长、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高中的数学成绩一直在60分左右徘徊,连及格都很难做到。但我高三遇到的数学老师,是个极重视基础知识和改错题、理解错题的。

在那段时间里,老师要求每天的作业分批发下去,发完就在老师面前改,改完以后还要给老师讲明白这道题的答题思路。说实话,这个过程痛苦极了。因为我有太多太多的错题需要改,也有太多太多的错题我问了很多人都还弄不明白,每次都是全班最后几个改完的人,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这一切结束之后,真的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所以,坚持下去吧!把不会的错题都搞懂,把没记熟的知识点好好背一背,基础知识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每次考完试一定要分析自己的失分情况,然后再做自己的规划,自己主攻哪个方向,哪个地方应该多加练习,是这个题型还是那个单元,保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或少错。

在备考的后期,你的身心很可能是疲惫的,但一定记得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一定可以撑住,也请你为了自己未来的光明坚持到最后一刻。

在备考之余也可以适当去了解一下各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每年的招生情况等,再去和自己的成绩做匹配,然后找到自己的目标大学或目标专业,并为之努力。

现在的你也许每天不足六个小时的睡眠,两天用完一支中性笔,靠着无数速溶咖啡保持精力,我想告诉你:“这些都不算什么,如果你想赢。”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