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管企业春季校园招聘活动举办
招聘经理化身“校外辅导员”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宋 迪) “老师,我的专业更适合哪个岗位呢?”“你更适合经营管理类,人事类岗位我觉得也可以的。”“老师,如果我跨专业就业,两年后发现不适合,是不是就不好跳槽了?”“我建议应届生不要轻易放弃专业,当然也要在专业和‘饭碗’间找到平衡,尽量考虑专业匹配度高的岗位。”
北京市管企业2023年春季校园招聘活动上周三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举办,89家单位带来3059个岗位。记者发现,不少企业招聘人员现场化身毕业生的“校外辅导员”。在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展台前,人力部经理柳毅主动给前来“围观”的同学们释疑解惑,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从专业岗位聊到就业建议,俨然将一堂就业指导课上在了双选会上。
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等展台前,类似的“就业课”同样在上演。首钢集团人事中心工作人员马胤栋说:“如今很多同学心气较高,给自己未来制订了一个宏大的规划,为此我给同学们的建议还是从眼下出发,不急于求成,明确自己的目标,一步步成长。我们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注重综合素养。”北京公交集团组织部负责应届生招聘的陈琬璐表示,如今社会沟通成本较高,如果采用较为顺畅的交流方式,企业就能迅速了解学生的对口岗位。因此,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他们较为关注的。此外,学生所学专业和招聘岗位的匹配度也是其重点考量的因素,例如法务岗位一定是希望招到法学专业相关人才。学生匹配度越高,越容易被企业筛选出来。
当天,参会毕业生近2000人。应届生葛祯祯是北京化工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招聘活动现场有很多企业对相关岗位有招聘需求,她接触了近10家。相比于薪资,她觉得后续职业发展对自己而言更重要。葛祯祯计划回去后再做仔细研究,以便日后和企业人力部人员进一步沟通、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赵正平的目标同样是专业对口岗位。对于企业类型,他并不给自己设限:“各类企业我都可以去尝试。就我的专业而言,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对于职业发展,他表示,在北京的生活成本不低,但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在达到一定标准后不需要很高,他更希望在未来所就职的公司学到真东西充实自己。
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匡校震表示,如今学生就业趋于求稳,对国企比较青睐。今天这场招聘活动规模较大,单位质量也很高,现场还设立了个性化咨询台和名师工作室。如果学生无法现场参与,也可在线上投递简历。在今年的就业形势下,他建议毕业生合理定位、尽早就业,并且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