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验

发布时间:2023-04-12 期号: 1698期

了解专业才能填好志愿

 

郭婧怡

华北电力大学学生

 

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很重要的环节。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分享以下三个观点:

兴趣高于收入

我当时的做法是,首先根据自己在高中学习过程中不擅长的科目,排除了文史类专业,并且根据个人性格,将目光主要集中在理工类院校。在考虑报考上不能一味追求就业率高以及热门专业,首先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学科,这样以后学习起来也会相对轻松一些。

专业需要了解

因为自己对生物非常感兴趣,加上高中生物学得很顺利,我在高考前的首选是生物类的专业,但在进行竞赛学习,见识到生物学所具有的庞大知识体系后,我意识到高中所学习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未来的学习以及就业规划与我所想像的完全不同。因此在高考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又去认真研究了很多专业的课程规划以及就业前景,发现很多专业的培养计划都和我所想象的大相径庭。很多人对于核工程的第一印象都是核弹一类的军工行业,实际上华电的核工专业主要是以核电的方向为主。很多专业并不能仅凭字面意思做解读,需要你去查找具体的培养计划,才能知道未来需要学习和掌握些什么样的知识。

不排斥新专业

很多人面对新设专业会因为缺乏可参考信息就望而却步,但我认为一些新设专业是值得一试的。华电的核工程专业,对比校内其他专业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我通过学校官网以及互联网上的介绍,对基本课程以及就业方向进行了一定了解,最后选择了辐射核工程这一大类,并在专业分流后选择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后续,学校也顺应能源行业发展,开设了氢能专业。在我看来,新设专业的产生是和行业需求密切相关的,所以在锁定院校的基础上,不妨尝试将新设专业纳入考虑范畴。

现在,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回首我高考前的时光,还有一些学习经验与大家分享。

作为初遇线上教学的一届,我在冲刺阶段经历了网课-线下-网课-高考延期的一系列变动,变数充斥其中。在遭遇不确定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每天按部就班地安排之中,要给自己留下一些情绪的缓冲时间。如果计划过于紧凑,就很容易因为突发变故导致情绪失控。

在跟进校内老师复习进度的同时,你也需要通过每天的作业发现自身的漏洞。一开始,我每天为自己制订很“宏大”的自主复习计划,这反而让我难以坚持下去。在老师的建议之下,我逐渐养成了“每日一题”的习惯:针对自己最近的薄弱知识点,每天每科找一道题研究透彻;如果还有富余时间,可以再对近期的知识进行总结。我很喜欢用思维导图来网络化一些科目的知识点,特别是生物和物理,在基础复习阶段建立起的思维导图框架,在进行查漏补缺的时候会不断进行细化与完善,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暂未掌握的知识之间建立链接,在不断补充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做到常学常新。

 

 

目标制订要合理  积极备考有技巧

 

李 健

北京建筑大学学生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两年时间流逝,我已从高三考生变成一名大二学长。黑格尔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就像两年前的我,和你们一样怀着同样复杂的心情迎接着神圣庄严的高考。有人说高考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之差便是千人。而我却认为,高考只不过是人生无数机遇中的一个,无需过分紧张,只需在当下做好准备,把握住在题海里汲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从模考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做好心态调整,不走独木桥的你会找到通往诗与远方的阳关道。《礼记》中提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备考安排,积极的应考心态,长远的生涯规划,不仅能让你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更能为自己的漫漫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爱默生说:思考就是行动。要想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备考方案,必须先思考并分析自己的现状,找准定位。从学科方面入手,可以从直观感受和成绩分析两方面了解自己的优劣势。一般而言,自我感觉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便是较为薄弱的学科。同样,可以将几次的模考成绩列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以此发现学习状态走势,及时做出调整。纵向对比出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在保证优势学科继续拔尖的前提下,将重点侧重于劣势学科的提升,多花时间与精力,攻坚克难。从学习状态入手,在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后,你不难发现在某个时段头脑会更清晰。不妨以此为参考,制订出每周大致的学科自主备考安排,或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头赶路很重要,但也不能忘了抬头看方向。根据自己的现状,设立一个可实现的目标,会让你在备考迷雾中看清前进的方向。理想院校的选择不应遥不可及,应是经过自身不懈奋斗就能实现的。你可以搜集目标学校的海报、明信片夹在课桌或贴在家中的墙上,时时刻刻激励自己。你可以达到理想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为目标,将每门学科拆分,设定短期内需要提升的科目目标分数,进一步优化备考方案,合理化安排时间。

当然,光靠合理的备考方案不足以实现目标,还需掌握科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应当把时间着重花在基础知识点上,重新去学习理解教材中的定义,唯有基础足够扎实,才能突破瓶颈达到新高度。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有选择性地做题,有针对性地钻研难题,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学习会为备考生活注入一份难得的轻松愉快。你可和伙伴们组成一个小团队一起学习,将各自的优势最大化利用。团队成员凝聚以学习为中心的共识,形成合力,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张弛有度,共同进步。

心态决定成败。高三后半程,频繁的考试容易让你心烦意乱。一模、二模、三模、周考、月考,源源不断的考试导致你产生倦怠心理难以避免,但学会以积极、平静的心态面对是更优选择。一次次的模考不过是对自己近段时间学习成果的检验,无需过分看重某一次的结果,你只要认真对待每一场考试,考后及时查缺补漏,提升成绩即可。不断地模考是为了训练你心理素质,让你能以平静心态面对高考的一种方式。你不妨在模考中不断尝试,找出适合自己缓解紧张的方法,为踏上高考考场的那一刻做足准备。

若把人生比作一趟列车,那么高考只是沿途中的分岔口,路还很长,无论怎么选,最后我们的人生都会迎来前路的光明。在紧张备考的同时,你也应有更长远的生涯规划,在各高校官网可以查找到学校和专业的概况,结合自身兴趣专长,提早做出适合自己的志愿规划不失为明智之举。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