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打造“硬核”劳动教育课

发布时间:2022-12-30 期号: 1673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打造“硬核”劳动教育课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亲手制作刻有自己名字的芯片,3D打印一个冰墩墩儿,锻造一架精致小飞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劳动教育课程获评2022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劳动教育充满硬核科技感。

“打造一把小锤子”的金工实习,几乎是每位北航学生都要经历的劳动课。金工课上,学生们亲手锻造出一个个精致的小飞机、小锤子,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里,金工实习的内容也不断更新:车、铣、钳、铸、锻、焊、数控加工、特种加工、3D打印……在这样的劳动课堂诞生了很多优秀学生作品。

“收获一枚带有自己姓名的芯片别提多香了!”“我自己做的第一块芯片诞生了!”一堂名叫《芯片加工技术入门》的实践课后,学生们在朋友圈分享喜悦。有关老师介绍,《芯片加工技术入门》是2021年3月起,面向全校大一至大三本科生开设的一般通识劳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课程40学时占1.5学分,其中劳动实践环节32学时。设置课程的初衷是加强本科生芯片制造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培养,讲解芯片制造领域国内外现状,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卡脖子”领域,树立除“卡”信心。课程包含理论介绍7学时,讲解芯片制造全流程基本知识和重要工艺节点的相关技术和设备;实验室安全培训1学时,保证劳动实践安全高效进行;实践环节设置芯片版图设计及工艺设备劳动共计32学时,包括薄膜沉积,芯片光刻,芯片刻蚀等关键工艺设备上机操作。通过前沿工程实践体验芯片设计制造的劳动过程,解决实训教学与科技行业脱节的问题。课程在学生朋友圈中刷屏,学生们表示:“通过亲身参与芯片制作过程,熟悉了各种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经验,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夯实了基础。”目前每学期设置4个小班,每班10名同学。课程上线超130人选课,中选率约为30%。

学校于2021年11月印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聚焦“树立劳动观念、提升劳动能力、培养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有机统一的四大劳动教育目标,高规格深化校园劳动文化教育,高质量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高标准组织服务性劳动教育,高水平实施生产劳动教育,构建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校外实践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为特色的全覆盖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具有北航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打造由基础课程、通修课程和专业课程构成的本科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北航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出具有北航特色的“硬核”劳动教育基础课程群。其中《微纳器件制备实训》是集成电路学科的实践类核心课程,同学们在实操过程中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微纳器件”,既培养了他们的微纳加工技能,又强化生产劳动意识,与此同时,融入以“造出中国芯”为核心的爱国思政教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未来无人机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以挑战世界极限的创新型无人机原理样机研发为目标牵引,选拔具有浓厚兴趣和发展潜质的本科生,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2020年获得北航校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021年获北航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面向航空航天大类的《机械工程技术训练》课程助力同学们获得20余项全国竞赛奖,该课程2022年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和北航“精品劳育课程”。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