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择“热爱”VS“热门”

发布时间:2022-12-30 期号: 1673期

编者按:

因为热爱,湖南女孩钟芳蓉以676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冷门专业考古学,一时传为佳话。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门专业也成为高校招生大户,众多考生趋之若鹜。

填报志愿,选“热爱”还是“热门”是每一届高三生都会面临的问题。本期特别策划,将围绕专业选择“逐热”还是“守志”展开讨论,“月亮”和“六便士”,你将怎样选?

专业选择  “热爱”VS“热门”

正方 无热爱 不成学

叶林依(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大三学生):走过近两年半的大学时光,我更加感悟到热爱对于专业选择的重要性。不论是偏理论的信息技术专业,还是偏实验的材料化学专业等,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或枯燥或困难的内容。对专业的热爱,可以支持我们更好地跨越诸多阻碍。若仅考虑专业是否热门、是否便于就业,在未来的求学与工作生活中便少了精神上的支持与愉悦。“热爱”与否,决定了你是受学习与工作所辖制,还是积极探求做学习与工作的主人翁。

例如学习动物医学专业,我不仅要热爱动物,还要投入实验工作等。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内容丰富而严谨,科研时的多次预实验与长期实验等都需要耐心与坚持。心怀对专业、对实验的热爱,那么进行各种实验工作时都会有趣许多。对动物结构的好奇与对解剖操作的热情,可消解解剖耗时与辨认困难;面对某些需要攻毒、饲养一段时间的实验,当我见到实验动物时的愉悦心情可以化解饲喂的繁琐过程……总之,对实验结果的好奇、对实验操作的热情,是进行实验的强劲动力。

正方 热爱让我有情怀、懂生活                                      

史 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毕业生):记得刚入读中文系时,老师半开玩笑地称:“这个专业常被人说成是‘万金油’,从政、经商、文学、艺术,似乎无所不能;但如果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成绩,又似乎与专业学习无关。”可这没什么好嗤笑的,我认为,中文系的基本训练,本就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底子,促成日后的天马行空,逸兴遄飞。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中文系,可以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日日与典籍相伴,夜夜涵泳其间,每有所得,心自怡然。我在中文系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情怀和气质。热爱这个专业的人,会钻进其中自得其乐、甘之如饴,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为人为学的知性气质、思考问题的逻辑方式、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看人看事的豁达态度。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毕业后,我进入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工作。不论是日常撰写公文、地名规划工作还是规划档案史料研究,我都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化的魅力,担起责任,守护初心。究其根本,还是源于7年系统的学术训练。那7年,我仔细触摸过一道道学术殿堂的细腻纹理,日积月累形成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积淀带领我放眼去看大千世界,同时反观内省心之峡谷。中文系,教给我的不仅是如何写文章、如何工作,更教会我如何思考、如何生活。

反方                                       选专业一定不能叶公好龙

黄一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二学生):不是你看了一部法律题材的电视剧,或欣赏小说里风投人的干练与英明,或倾慕于电视上潇洒的白大褂,就代表对某个行业感兴趣、了解这个行业,更不代表你擅长相关专业。

例如我曾经的专业首选其实就是法律。我梦想成为一名律师,在法庭上有理有据地侃侃而谈。在高中,我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深入了解我国法律体系和律师职业,甚至开始规划和憧憬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然而在越来越多地接触和学习中,我发现这个专业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和我想象的并不太一样。在高三升学阶段,考虑到法律专业未来的深造路径和就业情况,我最终放弃了这个选择。单纯的兴趣不一定成为专业选择的方向,况且其未来也不一定能成为你想象中的职业。

我更倾向于有计划、有确定目标的职业生涯。学医的未来职业就好像是已经绘就初成的蓝图,我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有一条明确的发展道路,包括本科毕业后的深造领域。数十年来,医学专业的就业境况也一直是相对平稳,医生这个职业的就业方向和形式不会有太大变化。所以我认为,选择专业时,还是要理性客观地考虑现实情况和市场需求的。

反方                                       热门专业院校选择多且就业面宽

满运静(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生):我大学所报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在当时属于热门专业。

填报志愿时,热门专业可选择的院校相对冷门专业就会更多一些。虽然热门专业报考人数相对多些,但因为选择多,院校设置的名额便相对多,我们去自己心仪院校的机会也会更大。

在就业方面,热门专业的选择面会更宽,未来就业机会更多,可选择的职业方向也更灵活。以我的专业为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几乎各行各业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管理,那么这个专业的就业就较少地受到行业领域的限制。毕业后,我在寻找对口工作时可选择的公司就会很多。而且这个专业的覆盖面也很广,不仅可以选择研发方向也可以选择管理方向,这为我的职业发展也敞开了更多的大门。

■ 学姐经验谈                       

“热门”“热爱”谁说了算

高考专业怎么选?这个话题向来众说纷纭。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想说,不论选择“热爱”还是“热门”,无愧于心便好。

选专业时,我似乎没有过多纠结。由于当时没有明确的专业志向,我就优先筛选了学校——不去纯文科院校,不去政法、师范、外国语院校,要去综合性较强的大学。这样一来,除去前面“冲”和后面“保”的学校,我的目标聚焦在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这三所学校。北航和北理工的招生方式相似,都按大类招生,很适合我这种起初还没想好学什么的人。两所学校提供的专业也类似:外语、经济和法律。此外,北理工还有社会工作专业,北航还有行政管理专业。这些也算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因此于我而言,与其说是我选择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倒不如说是“热门”专业选择了我。

其实我当时也有自己偏爱的专业——厦大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它是为数不多的综合类大学中开设艺术专业且不需要参加艺考的。此外,我还填报了上海戏剧学院,它当时在普通批开设了艺术学和艺术管理两个方向。但经商量后,家人觉得我去上戏成绩多少有些浪费,所以最终没有把它填在志愿前列。说到“热爱”,我那时还去参加过中戏的艺考,一个是剧院管理方向,一个是戏剧策划与应用方向。为了这份“热爱”,我还耽误了高三的成人仪式。虽然最终没有考取中戏,但这段奇妙的经历还是让我收获很多。

其实,所谓的“热爱”或“热门”也是人为设定的,并没有统一标准。你现在热爱的专业也许并不热门,但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时代瞬息万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热爱的专业就会“大热”。而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的“热门”专业,又有谁能保证它会一直“热”下去呢?甚至哪天突然消失或是被取代也未可知。因此,“热爱”还是“热门”并不能成为影响你选择的最大因素。你选择的专业,是关乎自己未来和人生的,对得起自己就好了,何必顾虑太多?换句话说,你因为“热门”放弃“热爱”没有错,也不必愁,因为如果真的“热爱”,未来你还会用各种办法去找回它,而“热门”就是你的工具之一;你因为“热爱”放弃“热门”也没有错,更不必愁,因为有“热爱”的加持,你一定能收获比“热门”更好、更丰厚、更有意义的回报与馈赠。

最后,我还想说,虽然报志愿选专业很重要,但它并不代表“一锤定音”。未来的路还很长,岔路口也还有很多。看似截然相反、背道而驰的两条路,未必不会在更远的地方交汇。你现在的选择只代表现在的想法,并不代表往后余生。放宽心,大步走,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