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胡梦蝶) 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为此,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通知》指出,各地各校要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就业促进周”等岗位开拓和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高校要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还要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联合举办区域性、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配合有关部门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安排,尽早安排高校升学考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考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
《通知》还提出,高校要建设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对于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健全“一对一”帮扶责任制,确保每一名困难学生都得到有效帮助。
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各校要稳妥有序推进取消就业报到证。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各校还要建立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全面推广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指导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及时完成毕业去向登记。教育部有关单位根据有关部门需要和毕业生本人授权,统一提供毕业生离校时相应去向登记信息查询核验服务。
为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今年6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从促进就业、支持创业、提升能力、重点帮扶、优化服务、组织保障等6个方面,提出了本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16条具体措施。今年10月,北京高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季启动会暨校企对接交流会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举行,活动发布了“1+5”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活动,为校企双方搭建双向奔赴的精准对接平台,举办五大活动促进就业服务不断升级,其中包括“线上+线下”双选会、宣讲会、就业指导活动等1000余场,分批次组织60余所高校与50家以上重点企业开展访企拓岗对接活动等。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社局将联动本市多方相关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细化完善配套措施,千方百计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构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共同体,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