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宋 迪) 新疆茫茫戈壁和大漠之中,内蒙古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湖北十堰……到处都留下了首都大学生的足迹。
今年7月至8月,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建筑大学4支学生采访团于,分别奔赴河北雄安新区、湖北省十堰市、河南省南阳市、内蒙古科右前旗、新疆和田等地体验生活并采访,讲好当代共产党员甘于奉献、投身艰苦地区建设的生动故事。
“我们跨越3000多公里,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在4天的实地采访调研中,不仅感受到当地的发展变化,更被援疆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他们像一粒粒坚实而又顽强的种子,在茫茫戈壁和大漠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青年大学生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大思政课’,让我们更加坚定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而努力的理想信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集体采访团队师生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河北雄安综合服务中心和“三校一院”重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雄安分队师生以跟岗式“影子实践”的方式,参与北京挂职雄安干部的日常工作,用镜头、文字记录他们为雄安发展建设而忙碌的身影,以青年视角体会雄安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共产党员的榜样力量。
采访中,中国传媒大学采访团成员吴承龙了解到,来自海淀区委编办、挂职科右前旗发改委的印明实成为了海淀区和科右前旗的“联络人”。挂职期间,他不仅将海淀区农业与科技发展技术引入到当地,还围绕产业帮扶开展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去年科右前旗成功落地两个二十二千瓦的风电项目,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改变。印明实的事迹令吴承龙感受颇深:“每一位挂职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深入一线的首都高校采访团师生深刻感受到这些干部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将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例如,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雄安分队成员在采访调研后,就申请前往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雄安校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用行动书写自己的“青春答卷”。“这些党员干部‘不挂虚职干实事’的敬业精神打动了我。”成员严晓畅深有感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握好时代的接力棒,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