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岳 阳) 北京市京源学校于近日举行了以“喜庆二十大,科技向未来”为主题的学生科技节,包括高中科学竞赛、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有机模型拼接等多项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随着“掌上火焰”“液氮蘑菇云”在开幕式中接踵而至,神奇的科学现象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为什么火焰能在手掌上燃烧?”“冰与火为什么能同时存在?”有趣的实验激发出了同学们对科学原理的探究意识。
接下来,同学们在“盐水小车”竞速的科学竞赛中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从小车的组装,到盐水的配比,再到用盐水与镁片、碳片形成原电池反应,每个步骤都要经过同学们反复调试才能让小车跑得又快又好。学生贾斯琦表示,在“盐水小车”的制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通过独立思考,他和同学们最终解决了问题。同时,通过这个趣味实验,他感受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
京源学校在本次科技节中还成功引入北京科学中心流动科技馆资源,为学生带来了一场数学主题的科普展示活动。流动科技馆在此次活动中展出了60余项器材,其中包含了由易到难的七巧板拼装模型、用来解释概率问题的正态分布模型、解释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展示模型等,内容涵盖了数学学科的方方面面。学生修懿轩说:“通过科普设备的演示,混沌摆、拓扑原理、莫比乌斯环、克莱因瓶……这些有趣的科学原理进一步扩展了我对世界的认知,更激励了我们去‘上下求索’。”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许多学生对理解有机物的结构构成稍显困难,于是本次科技节活动组织了有机模型拼接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原理,还能让学生在认知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中理解科学的本质。
京源学校坚持“无边界学习”的理念,力争将整个世界变成孩子学习的课堂。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体系,以及野外实践考察、校园科技节等特色科技活动。校长白宏宽表示,学校在科技教育的工作中做了很多努力与尝试,尽力为学生的需求提供学校能支持的各项资源,希望基于“无边界学习”的理念,将学校变为学生学习的“科技馆”“植物园”“艺术馆”,并带领学生走出去,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