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日新书院2022级钱学森班学生 宋舒云
冲刺高三,考生要选对方法,努力才会锦上添花。
高三这一年,我的生活基本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低头鏖战学海,偶尔抬头幻想星空。努力是每个高三生的必备“武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仅有努力是不够的,没有方向的努力就容易陷入“无头苍蝇”的困境。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更加从容。
灵活制定学习方法
我的学习方法是灵活的,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策略,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科。
历史、地理、英语、语文算是我的优势学科,但成绩都不稳定,所以我给它们分配了基本相同的学习时间。我认为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重在基本功,要重视历史的史实、地理的主干知识、语文的前期积累和英语的词汇量等。历史和地理的学习重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我一直以来最重视的事情。我会把历史和地理的基础知识点,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记忆,并建立框架,用逻辑链条串联各部分的知识。这样在考试中我就能调动运用得更顺畅。英语重要的是阅读量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题感”就会很好。高三生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坚持外刊阅读,扩充词汇量和知识储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作文是我在高三取得的最大突破,“一模”还曾写出了满分大作文。我的作文学习法宝是摘抄本,我会抓住所有老师给的素材(包括各种散文)和自己的阅读积累,不断从不同切口思考素材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灵活运用在作文中。 提升人文关怀能力是提高作文格局的秘籍,我在写作时会用情感和文笔让议论文变得更柔和,以打动读者内心。
相较之下,数学和物理则是我的薄弱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漏补缺,我发现问题主要在于基础不牢。所以在别人努力刷题时,我分出一部分时间回归教材,将所有基础概念理解透彻,在考试中尽量不再出现小的失误。数学和物理题有一定规律,高难度的题我不那么有把握,因此在做中低难度题时,我保持逻辑清晰和严谨,确保得到该拿的分数。
放下杂念 保持好心态
心态调整也是高三时的一项“课题”,心态的好坏会影响发挥,进而影响成绩。我的高三跌宕起伏,区里4次大考让我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成绩起伏。
第一次大考时,因为我没有心理负担,在轻松的心态下意外取得了理想的好成绩,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大压力,开始有了包袱和杂念。我开始关注别人的学习情况,一心想着怎样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
由于过度在意成绩本身,我的第二次大考成绩有所下降。之后我便处在焦虑状态中,总是觉得其他人能很快写完作业,还能有时间做别的事情,而我自己的事却怎么也做不完,自此陷入了迷茫。后来“一模”时,我考出了很差的成绩,父母和老师都帮我分析了问题和解决办法,我也重新调整了状态,卸下包袱,开始专注于知识本身。即便“二模”前后一段时间居家学习,我也保持了良好的心态,每天劳逸结合,动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于是,我的成绩在“二模”回归了正常水平,高考也得以正常发挥。
实力的确决定成绩,但心态也会影响成绩。总而言之,有了努力作为底色,好的方法和心态能让高三这幅画卷更加绚烂。回想高中三年,我最感谢的是同学和老师的陪伴。我爱的老师们会用无声的陪伴给我勇气和信心,让我相信未来的美好;他们还在每一次的交流沟通中给予我力量,发现并解决我学习上的问题,倾听我的迷茫,让我安放情绪。我的好朋友们可以与我分享快乐,在我难过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安慰,促使我不断前进。
我感谢他们的陪伴,让现在的我相信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未来还有无尽的远方在呼唤我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