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长型家长  与孩子共赴高三

发布时间:2022-09-07 期号: 1649期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教师 张 瑶

 

  案例1:高三前的暑假,小唐妈妈突然发现,一向不让人操心的孩子有些变化:首先是心态上,虽然没有很大的起伏,但总觉得小唐有点浮躁,一面喊着要玩命学习,一面又很难开始;一会儿信心满满,一会儿又忧心忡忡……其次是和父母的交流上,以往和谐的家庭氛围有了紧张的味道,爸妈多说几句小唐就有点不耐烦,哪怕不是讨论学业问题,小唐也急于逃回自己房间。其实妈妈最担心的是,接下来一整轮的高三历练,孩子能否承受住这份考验?

  案例2:马上要高三了,小宋妈妈发现,最近孩子的情绪不太稳定,动不动就发脾气,跟谁都较着劲,学习进度很慢。妈妈很烦恼,高三任务就够重了,怎么孩子青春期这个劲头就过不去了呢?看着小宋这样,妈妈没有任何办法,想着就随他去吧,自己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了,其余的事也管不了了。

  分析:高中学业压力相较初中增大很多,新一届高三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时,或多或少都有些担心、困惑,进而在心理上发生相应的变化。

  首先担心的是适应问题,那么多学科需要学习,那么多的考试要去应对;其次担心的是自己的学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万一走神儿了该怎么办;第三担心的是期望和回报,家长、老师包括自己,都对这一年以及高考的结果有所期待,万一达不到预想的那个目标怎么办。带着这些对高三的憧憬和担忧,很多想法是难以表达的,长时间闷在心里,一些学生就会显现出情绪上的起伏。

  正如上述案例中的两位新高三学生,他们的“烦躁”和“较劲”都有他们的原因和需求。如果父母不能理解还一味地说教,势必引发亲子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如果家长一味顺从,毫无办法,也会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和紧张。

  对策:即使孩子到了高三,家长的教育引导也不能离场,只有父母不断成长,才能引领孩子更好地成长,让孩子自信、乐观地走向独立,迈向属于他们的广阔天地。要想成为成长型的父母,家长先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发现引导孩子的方法。我们先一起看一看成长型的家长有哪些显著特点:

  1. 成长型家长是终身学习者,为孩子引领示范。以孩子的成长定位自己的学习方向,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从书籍、专业人士、老师、其他家长以及自己孩子的身上汲取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将以行动向孩子传递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 成长型家长是问题解决者,为孩子排忧解难。随时觉察孩子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可以提前预防问题。尤其是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时,没有抱怨和指责,而是发现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与他们并肩面对。

  3. 成长型家长是自我反思者,为孩子激发动力。汲取自我成长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反思得失,在不断加强和孩子的情感连结过程中,引导孩子不畏艰难,注重过程中的收获,从而激发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

  4. 成长型家长是平和心态者,为孩子保驾护航。家长的平常心,没有过高的期望和苛求,才能让孩子发现学习生活中的成就感,唤醒自信,面对挫败时依旧能再接再厉。

  要做成长型家长,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更新观念和认知,树立亲子共同成长的信念,还需要家长们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信任孩子。高三这一年,很多选择需要父母和孩子商量着决定,比如是否课外补习,上不上晚自习,选什么大学和专业等。从成长型家长的角度出发,尊重和信任孩子是最重要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可以让孩子信心满满地迎接挑战,信任孩子的行动,更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更能坦然地面对困难,有的放矢地去做。长此以往的鼓励,定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更加成熟。

  多重角色随时切换。高三这一年,父母不仅仅是后勤总管,还有很多丰富的角色,例如:老师、教练、朋友、陪练、生涯规划师、心理辅导师……在这些多重角色中,根据孩子的需求迅速切换,不仅考验了家长的应变能力,更是成长型家长的必修课。有时,家长还需示弱,让孩子更有自信,更有掌控感。随时调整的不仅是心态,还有家长的语言和行为方式,相信成长型家长一定会在和孩子互动时乐在其中。

  建立紧密情感连结。成长型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子女互为依靠,但互不依赖。成长型家长致力于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在高三这一年中正是锻炼的好时机。逐步减少对孩子学习的指挥,减少对孩子生活的干涉。这一个过程中,势必会需要不断地磨合,接纳、理解、信任孩子是不变的,与孩子的情感连结是紧密、牢固的。只有这样,在高三的不断考验中,一家人才能携手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互动方式灵活多样。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每个高三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在紧张的学习中,成长型家长需要考虑变换多种亲子互动方式。家长可以设计一些家庭活动,例如饭后散步闲谈,一起打球(羽毛球,篮球等等),周末一起看个喜剧电影,假日参观某个心仪大学……在互动中觉察孩子的状态,在活动中缓解孩子的压力,共同应对高三备考途中的各种挑战。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