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标签  高三发展无限

发布时间:2022-09-07 期号: 1649期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心理教师 闵 敏

 

  案例:小雯感觉刚刚结束的这个暑假过得有些沉重,一想到进入高三,还有好多学科知识不稳固,她就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家学习,书桌背后是床,经常顺势躺在床上翻开书本,由于平日休息时间过少,她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每次父母看到她这个样子,都会唠叨:“白天出门看你在睡觉,晚上回来看你还在睡觉,你要当睡神吗,这么多觉!高三,就这样睡下去,以后肯定没大学读,你可就天天睡吧!”

  分析:高考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父母希望孩子认真学习、拼尽全力,取得好成绩。当孩子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时,往往会被贴上不好的标签,父母试图以这种方式让孩子看到行为的危害性、纠正行为,却不知通过一两次行为就给孩子“贴标签”的方式是武断的,这样不仅会让孩子产生“孤立无助”的挫败感,甚至还会把孩子推向自暴自弃的歧途。

  建议:在高三阶段,父母与孩子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贴标签只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之一,我们还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方法一:真正了解孩子,减少标签。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一旦人们被贴上标签,他们可能就会成为被贴上标签的人。”人们经常认为:考试成绩不好,是没专心学习;某学科老是学不好,是因为一直犯懒。当父母把负面标签贴在孩子身上时,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够好,无法专心学习或者就是懒,从而影响自己发展的可能性;当父母把正面标签“你很棒”“你真聪明”等贴在孩子身上时,孩子刚开始会感到开心、被欣赏,但为了保持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孩子会不敢去尝试新的、难的事情,只因害怕失败,让父母失望,从而丧失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为了热爱而奋斗的能力。 建议父母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标签”,不妨多用客观事实数据说话,说出自己的感受、担心与焦虑,询问原因,一起寻找解决办法。比如:我7点出门时看你在睡觉,6点回家,看你无精打采,我很担心你的学习效率。因为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希望你考出好成绩。能告诉我在家你是怎么安排学习的吗?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吗?或许我们可以改变一下家里的布局,把书桌和床分开放,这样会对你达成目标有帮助吗?

  方法二:用全面的眼光看孩子,避免片面。当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期望不一致时,父母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孩子,批评孩子不好的行为。这时建议父母告诉自己,用全面的眼光看孩子,看到孩子缺点的同时,也要找到他身上的闪光点。父母对孩子的优点、擅长点进行挖掘,找到发展的可能性,引导孩子全面地看自己,利用已掌握的方法,扬长补短,找到提升成绩的策略,协调好时间和精力,达到提高的目的。比如孩子不擅长数学,但语文、英语还不错,可以把数学变成思维导图,提高理解力;孩子太活泼,一学习就坐不住,说明他具备健康的身体,能为后续学习提供体力支持。在漫长的300多天中,每天进步一点,积攒起来就是希望。

  方法三:用目标引领孩子,一切皆有可能。高三备考更像一场马拉松赛事,目前只是起步阶段,中间需要努力、积累,会遇到瓶颈再经历冲刺,最后才能有所收获。在这个过程的开端,父母尽量不要将目光集中在孩子现在的成绩上,而要引导孩子看到未来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志存高远,抓大放小,在目标的引导下,思考自己做了什么,还需要做什么,舍弃什么,坚守什么。孩子在目标的指引下,踏踏实实地利用300多天的时间,专心面对每一堂课、每一次测试、每一个问题、每一次成功或挫折,把握好节奏,做到有效、高效、实效的学习,把期许变成最终结果。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