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记者从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获悉,该校今年本科扩招500人,其中北京普通批次限选“物理+化学”组增加5人。
学校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经济2个招生专业,同时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软件工程两专业的人才培养由南京延伸至苏州校区。4个专业按照“技术科学试验班”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在南京、苏州两地完成学业。
除教育部和招生章程规定的招生类型外,新生入校后即可参加大理科班、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地理科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14个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拔尖计划2.0”的二次选拔,以及参与生物演化与环境国际班、传媒实验班等交叉创新实验班的选拔。
学校今年还推出德语法学实验班(双学士学位),学生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获德语、法学双学位,优秀毕业生可选择中德法学研究所进行接续培养。
今年秋,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将启用,部分专业学生将在“鼓楼校区+苏州校区”完成学业,南大办学空间跨入“一体两城四校区”新格局。此外,今年所有大一新生都将在见证南大历史的鼓楼校区学习生活,开启“寻根式”新生教学。新生在鼓楼校区完成一年级大类培养后,将按照分流规则在各校区培养专业中选择,体验一城或两城的不同学涯。二年级后,南京、苏州学生仍可通过同步课程、暑期课程等途径享受各校区教学资源。
南大将开启的多校区“一体化”本科培养,通过“同一院校代码、同为大类招生、同步分流机制、同享培养资源、同样毕业证书”方式,将个性化培养、自主性选择、多元化发展的培养理念落实到招生培养各环节和各校区。各校区资源共建共享,各校区学生在入校后的拔尖计划二次选拔、国际交流、社会实践等方面均充分享有同等机会。
学校招办老师介绍,学校通过招培联动,帮助学生选择有兴趣的专业和路径发展。2017年学校推动大类招生培养联动改革后,录取专业满足率基本维持在100%。2009年学校启动“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首创专业准入准出机制,一年级或者二年级选择的准入课程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可申请转入另一专业学习。近年,学生经过大类培养分流的第一志愿满足率为90%左右,前两志愿满足率为97%左右。同时,学校的每个专业也设定了准出要求,学生达到主修专业毕业要求并完成另一专业的规定条件,毕业时可获第二学位或辅修学位。这一举措为本科生自主选择专业和交叉复合发展提供了通道。
北京招生组有关老师介绍,北京市是南大重要的生源地。近年来北京籍本科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学金、郑钢菁英奖学金、杜厦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的达164人次。北京学子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继续深造比率一直高于75%,且多为国内外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