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教师 王世强
案例:高考前夕,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仍在不断进行着动态调整,对考生和家长来说,不仅要做好最后阶段考试和心理方面的准备,还要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相关安排。高考生祥祥的妈妈面临着一些困惑,居家学习的祥祥对自己的复习情况不是很自信,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感到焦虑,祥祥心态出现了波动。祥祥吃饭不规律,有时用零食代替正餐。她每天晚上熬夜到很晚,睡眠质量不高,白天显得有些困倦。妈妈想更多地帮助孩子,经常询问孩子学得怎么样;是不是对高考有信心;高考当天送考怎么安排等问题。这些问题让祥祥感到妈妈给自己带来了无形的压力。紧张的氛围也给备考带来了一些沉重感。妈妈敏锐地发现了这些问题,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要更科学地做好考前计划,于是她积极地思考和规划起来。
分析:心态焦虑
现在的考生父母和过去相比难度和挑战都更大了,主要是现在的父母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比如:最新的防疫要求、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全家人的想法和心态变化、送考当天的注意事项等。所有这些变化复杂而多变,会使人注意力分散,不能专注到高考本身,导致焦躁不安。要想做好考前准备,先要保持淡定的心态,更从容更周密地应对最新变化。
过度关注
高考前夕,祥祥休息不好,一方面是因为饮食起居不够规律和稳定,另一方面,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睡眠。祥祥妈妈过度关心,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交流不深
在亲子沟通的时候,如果更多地探讨外在事务性安排,可能会导致无法满足各自的心理需求。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太过唠叨或是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心理压力。在高考前“千钧一发”之际,交流的方式方法要更巧妙和更恰当。
策略:态度上从容平和
父母应先保持对自己情绪的觉察状态,如果有压力和负担,要及时写出来。通过“倾倒情绪垃圾”让自己认识到压力的来源,把自己的心理状态归零,让自己保持从容淡定。在高考前的特殊时期,关于工作上或是家里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不要让这些因素影响自己的心情。父母可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处境,不要过度给孩子压力,让孩子能够正常平稳参加考试是最重要的。
事项上周密准备
在高考前最后的冲刺阶段,父母要“重视对手”。父母应紧凑高效地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建议每天早上把所有的困难和事项都写出来分析清楚,积极地进行准备和高效完成。每天晚上,再进行汇总,保证不遗漏问题,然后快速地设计明天的安排。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有效梳理重点问题,及时打通卡点,保持每天高效有序,为孩子考试正常发挥做足准备。
交流上温情沟通
父母可以每天抽出十分钟时间,和孩子安静地坐下来,聊聊大家关注的话题。聊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先说,父母只要耐心用心地倾听,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聊完后,父母可以谈论自己关注的话题。都聊完后,根据大家所聊的内容,一起探讨重点需要做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全家聊的过程,可以舒缓情绪压力。
安全上积极配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要认真学习最新防控要求,遵守国家、地方和学校的防疫规定。考前父母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聚集性活动,不过多参与社交活动,注意每天测量体温,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在送考过程中,密切配合考点的疫情防控措施,不扎堆不聚集,理解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安排,考试开场、结束后快速离开考点周围,做到安心安全送考。父母以平静平和的心态默默祝福孩子,将帮助孩子更安心更有力量地完成考试,充满信心地迈向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