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教师 刘志宏
案例:疫情持续,处于备考冲刺阶段的高三生及父母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小胡的父母反映孩子距离自己给他设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最近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好,做作业拖延,这些都让他们很着急。父母每天都在不断督促小胡,但小胡依旧没有学习动力。这可把小胡妈妈急坏了,她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想让老师劝劝小胡在最后的备考时间里努力学习。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焦虑的妈妈担心着孩子的未来,担心着孩子达不到自己给他设定的目标。这种期待有可能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无形中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没有学习动力。父母在陪考后半程可以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在这个阶段的考生,容易精神紧张,产生焦虑情绪。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给孩子加压,而要多帮助孩子进行放松调节。
作为父母,头脑中总是会出现“我的孩子应该如何”的执念,忘记了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有一句话说,我们接纳孩子的能力与接纳自己的能力密切相关,我们对孩子的接纳程度,也决定了孩子对其自身的满意程度和他(她)未来飞翔的高度。因此,不妨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放弃“应该怎样”的想法,从接纳自己开始,接纳孩子的真实状态。
策略:要有合理的预期
父母要保持合理的期待值,接受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预期,守住一颗平常心。
多一份自我觉察。当觉察到有担心和焦虑的情绪出现时,父母要先接纳自己的情绪。每一种情绪的出现都有意义,情绪的背后反映着我们的需要。在冲刺阶段,父母因害怕孩子考不好而出现担心和焦虑很正常,但如果这种情绪影响到了孩子,就容易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所以,父母可适当调整心理状态,不要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要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自己每天心情愉悦,然后再用良好心态和状态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倾听孩子的心声
当看到孩子没有动力学习时,不要着急催促孩子,可以平静地坐下来跟孩子好好聊聊出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目标和现实的差距太大,导致有想放弃的心理,如果是这样,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调整目标。高三备考的后半程,孩子更需要父母温暖的陪伴和真诚的信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备考节奏,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陪伴他们慢慢往前走。
巧用积极暗示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说,积极暗示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稳定情绪。
冲刺阶段,有很多孩子会陷入敏感脆弱的状态中,经历过一次失败就无法重拾信心,甚至开始萎靡不振或想要放弃学习。在这种状态下,父母要利用积极暗示来调整孩子的心态,不要总强调负面信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让孩子获得认同感,还要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多进行积极鼓励。当孩子偶有失误时,要鼓励他们找到失误原因,一起探讨避免失误的方法,要和孩子共同制定可望可及的目标,而不是拿孩子跟其他孩子作比较。
高三这一年,对于父母和孩子都是一种考验。在冲刺阶段,孩子更需要父母多一份接纳,多一份鼓励,多一份信心,共同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