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
眼下正值四月底,高三生即将进入考前冲刺阶段。前段时间结束的“一模”在全年备考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在后续“二模”和最终高考到来前,考生和家长可做哪些针对性工作?针对近期大家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高三年级组长赵文峰。
记者:“一模”在备考全程具有怎样的意义?考生、家长该如何梳理这次考试的过程?怎样看待结果?
赵文峰:“一模”是继期末考试之后全区又一次重要考试,考查的内容多数为核心知识中相对边缘的部分,即考生容易忽略的部分,侧重考察考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学科能力,在备考全程中非常重要。此次考试的最大意义是检验考生前期复习效果,帮助考生发现问题,找出复习漏洞,为后面的复习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后面的时间进行针对性弥补,同时还能锻炼考试心理,训练应试技巧,积累考试经验。
“一模”后考生需要做好梳理,可关注以下三点:
1.正确评估自己。平时在自己所在学校,考生人数较少。等级赋分的科目,区级考生人数多,样本量大,参考价值高。因此“一模”以后,考生要清晰了解自己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
2.分析六科状况。“一模”后,不要简单地把结果归纳为“考得好”或是“考得不好”,而要具体分析哪些科目考得不好,考得不好的是哪些章节的知识,这些题目为什么做得不好,要具体分析,找准问题,在后续复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最后达到提升成绩的目的。
3.保持平稳心态。要理性对待“一模”,淡化考试成绩,不要因它而背上思想包袱,总是陷在自责的圈子里,以至于影响复习。毕竟这是“模考”不是高考,还有时间和机会吸取教训,继续总结经验,为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夯实基础。
家长该如何梳理孩子此次考试,该如何看待考试结果呢?建议不妨尝试以下两点做法:
1.用“表”记录,帮助考生分析历次成绩。其实不仅是“一模”,作为家长,从孩子进入高三开始,就要准备一份表格,详细记录孩子各次各科的考试成绩及位置,并帮助孩子进行分析。有了这份成绩表,就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强弱学科,看到孩子的进步和退步情况。
2.注意情绪,时刻保持平和心态。家长不要将焦虑写在脸上,也不要总是指责、批评孩子,应该学会聆听并同孩子一起认真分析问题,鼓励孩子再接再厉;也可以陪孩子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如打游戏、踢球、散步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其舒缓情绪。此外,家长也要当好孩子的参谋,及早关注孩子心仪和目标高校的招生动向。
记者:对此次模考出现的错题和理解不透彻的题,考生该如何更好地总结,完成“补漏”工作?
赵文峰:在我看来,考生要梳理清楚哪些是错题,哪些是含糊但又侥幸做对的题目,进而对错题进行归因,可归为: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为今后的复习带来便利。对于因不会而做错的题目,在后续复习中要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对于含糊不确定的题目,要弄清楚来龙去脉,争取将此部分知识在下次考试中变得明确,不再含糊。
记者:考试答题时间如何分配更合理?
赵文峰:要根据考试时间,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比如选择题多长时间做完,填空题多长时间做完,要做到心中有数。以政治学科为例,政治试题的构成包括15道选择题和问答题,问答题一般8至9问。从时间分配的角度来说,选择题平均1分钟1题,建议大约15分钟完成,最多18分钟之内做完选择题,这样可以给后面的问答题留足时间。问答题需根据分值答题,建议平均8分钟一道题。注意要指向问题,结合材料,多角度思考,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地答题,不要出现空题的现象。
记者:在面对难题、简单题时,您建议考生采取怎样的答题顺序和策略?
赵文峰:考试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分配做题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简单题是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当然也是最容易丢分的地方,而难题是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得分点。先做简单题,后做难题这是最基本的做题方式,也是大部分考生选择的做题顺序。建议考生按照试卷的顺序做题,但遇到难题5分钟做不出来,不要“死磕”,否则可能影响心态,在慌乱之中做简单题,反而降低了简单题的准确度。当把简单题都做好之后,无形之中就有了信心,最后再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刚才做不出来的难题上,全市攻克难题。
记者:对现阶段各类模拟考试及高考,有哪些注意事项要提醒考生?
赵文峰:模拟考试以及高考过程中,主动安排时间检查试卷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就目前的考情而言,很多时候考生做题时间紧张,往往存在做不完题的情况。所以建议考生合理安排做题时间,争取挤出几分钟的检查时间,因为在跳跃式往返答题过程中很可能遗漏题目,通过检查可弥补由此产生的漏洞。检查先要看有无遗漏的题目,发现之后,应迅速完成;接下来检查各类题型的作答过程和结果,如有时间要全面复查,时间不够则重点检查。对于选择题的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无遗漏,并复核自己心存疑虑的题目。但一般不要改变自己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记者:在距离高考已不足50天的时间节点上,考生后续还要再经历“二模”考验。现阶段您建议考生如何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避免因目标设置不合理而浪费宝贵的冲刺期。
赵文峰:制定目标可以让高三生的学习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可以增强学习动力。尤其要针对“一模”考试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短期内即将进行的“二模”考试目标。针对“二模”的目标要契合实际,真实可行。如增减复习内容、加快或减缓复习速度和强度等。
相较于即将开考的“二模”,为高考制定的目标就可被视为备考期的一个长期目标。建议考生可以分3个梯度进行,即最高目标、现实目标和保底目标。最高目标,指的是高考时很好地释放了潜能,高水平发挥,这一级目标的制定能激发考生复习的激情与动力;现实目标,即通过正常水平发挥就能实现的目标;保底目标,指的是即使在高考中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努力实现的目标,可帮助考生平静地对待高考,顺利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