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时机  选好话题与孩子巧妙沟通

发布时间:2022-04-27 期号: 1629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心理教师 郭丽娜

 

  案例:“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我想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鼓励,一次的模考成绩波动很正常,别气馁。可孩子根本不给我说话的机会,就把门关上了。”明浩妈妈感叹这届高三孩子不容易,疫情贯穿了孩子整个高中阶段。高一下学期,孩子开始线上上课,由于自己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线上、线下的切换和适应,也没有及时和孩子沟通。如今正处于高三关键时刻,才意识到孩子之前落下的功课需要加倍补上,备考时间紧迫,心态却没有调整好。妈妈希望尽可能宽慰孩子:“没关系,只要你努力就好,考不好没关系。”没想到这句话激怒了孩子:“虽然你们表面上说没关系,但如果考砸了,肯定很在意;如果考得好,肯定又会在同事、亲戚面前炫耀。这句‘没关系’在我看来,一是看不起我,二是假装镇定。”妈妈很困惑,本来是好意关心,想通过宽慰的话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安心备考,但说什么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都会被解读为只关心成绩,或不相信他能考好,就连送水果都要小心翼翼。高三模考不断,考试成绩起起伏伏,孩子一会儿踌躇满志,一会儿万念俱灰,眼看就要进入备考最后一个月了,父母很希望掌握说话艺术来帮助孩子,但什么时候与孩子沟通、怎样与孩子对话、说什么内容能助力孩子高考,是高三父母最头疼的问题。

  分析:高三生由于是第一次经历人生较为重要的考试,心理状态波动可能较大。作为父母,理解孩子,读懂孩子,用心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帮助孩子稳定情绪是一项重要工作。面对巨大压力,父母要掌握说话的艺术,选对沟通时机,用孩子感兴趣或轻松的话题打开沟通的大门;要在尊重的基础上与孩子平等对话,给孩子自主决定的空间;要充分了解孩子反感和喜欢的语言,避免撞击孩子的忌讳点;要学会倾听孩子语言背后的心理需求,有效回应和反馈,才能真正掌握说话的艺术。

  策略:选对时机,轻松开启

  选对说话的时机非常重要,要尽可能避开孩子正在思考其他问题或情绪不佳、不愿意讲话的时候。沟通时,不要直奔主题谈学习,可以投其所好聊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不用担心偏离主题,对于大部分高三生而言,学习是他们绕不开的话题。当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心,对父母产生足够的信任,就会把话题转到父母担心的学习方面。此时,父母再将自己提前构思好的内容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效果更佳。

  相互尊重,平等对话

  虽然父母是子女的监护人,有义务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但这不代表孩子要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不能以过来人的口吻,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掌控孩子的学习节奏与生活方式。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发生的事情,接纳孩子作为年轻人对事物的解读,也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需要自主成长。如果孩子需要,父母可以将自己的建议真诚地与其分享,但不能干涉孩子的决定,孩子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

  忌语免谈,夸赞不限

  不同类别、不同个性的孩子,反感的语言不尽相同,大多数孩子都反感父母将自己与别的同学比较,无论成绩还是行为习惯;反感父母过分关注考试分数和排名,不关心自己努力的过程以及遇到的困难;反感父母平时不理不睬,备考期间特殊偏爱等。父母可以在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不断观察,避免碰到孩子的“雷区”,这些“杀伤性”语言不仅达不到父母想要的效果,反倒可能破坏亲子关系。当然,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看到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向孩子表达积极向上的信息,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认可和肯定,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帮助其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体会被认可后的喜悦也非常关键。

  有效回应,满足需求

  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到孩子的心坎里,需要了解其心理需求和感受。保持真诚的耐心,专注的倾听,无条件的接纳,平稳的心态,给予孩子有效的回应和反馈,才能让孩子愿意和父母沟通。当孩子表达自己被同学不友好对待时,父母需要回应他的失落和孤单;当孩子表达自己模考不理想时,父母需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并相信其有潜力达到自己满意的成绩。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