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guowuhen99: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入学后可以转专业吗?有什么要求?新闻传播学是否属于学校重点学科?
学校在管理制度上为本科生提供有序转调专业、辅修专业的机会。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大一下学期可以申请转专业(一般须修满 40 学分,符合拟转入专业当年公布的接收条件)。辅修达到相关要求,授予辅修双学位或颁发辅修证书(一般辅修专业学分要求不低于 25 学分,辅修双学位专业学分要求不低于 50 学分,平均绩点2.0)。具体要求以当年学校相关规定为准。
目前,学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均为教育部“双万计划”,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dj_liu: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保密学院开设哪些专业?
学校国家保密学院有两个专业,分别是保密技术以及保密管理专业。
@天和号: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实验班)和建筑类有什么区别?转专业条件是什么?
学校建筑学实验班是拔尖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建筑类属于大类招生,2021年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3个专业招生。
具有学校学籍的本科生,符合学校当年专业转入条件, 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学校每学年春季学期受理一次转专业申请。每名学生原则上在校期间只有一次转专业机会。基本原则为各专业预留出不低于该专业年级学生总数的10%用来接收转专业学生。如申请转入人数未超过接收限额,不限制学生的转入;如申请转入人数超过专业接收限额,由转入学院成立考核小组,负责转专业学生的考核选拔工作。
@淘气包儿: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本科专业录取在单科成绩方面有要求吗?请问工科实验班和理科实验班对应什么方向和专业?什么时间确定专业?入学后可以转专业吗?
学校2021年普通招生类别没有单科成绩要求,艺术类要求英语成绩60分以上。
理科试验班实行“3+X”培养模式,前3个学期执行特定的培养计划和方案,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较为广阔的国际化视野。第3个学期内学生在全校范围自主选择专业,从第4学期(含)开始执行相应专业培养计划和方案。
工科试验班学生第一学年实行统一的工科试验班培养方案,重点进行通识教育和工程基础教育。第一学年末在全校所有工科专业范围内进行专业选择,按照学生志愿、成绩排名和每个专业可接收人数不超过15人限额方式进行。第二学年开始执行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并完成工科试验班规定的附加培养环节(荣誉课程)。大一学年成绩排名在前50%(含)并且大二、大三学年成绩在所在专业排名前40%(含)的学生有资格申请保研。
可以转专业。学校转专业零门槛,不设限,除个别如外语类保送生和高水平运动队员,其他本科生均可以在大一或大二年级末提出转专业申请,对转出人数不设限,对学习成绩无要求。
@年少有为:北京林业大学本科专业对考生色觉有严格要求吗?
学校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在录取专业时执行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对于色盲、色弱的考生,有部分专业为不宜录取,详见《指导意见》中的说明。
@1101032002:北京邮电大学有哪些专业色盲色弱考生限报?色弱考生如何避免退档?能否介绍一下智能交互设计专业?属于机械类还是电子类?
学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学校对近视考生没有其他特殊要求,按照上述指导意见相关要求执行。根据专业(类)特点,色盲考生不能报考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宜报考通信工程(大类招生)、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智能交互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不宜报考”的是指色盲考生被录取到该专业后,在专业学习或日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议色盲考生报考和选择专业志愿时避开上述专业。
学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艺术类专业,要求考生无色盲色弱,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外的其他所有专业,均对色弱考生没有限制。
智能交互设计专业面向智能互联、虚实结合的新时代,秉持与卡耐基梅隆人机交互研究所、MIT媒体实验室、斯坦福D.school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相似的发展理念,面向新兴智能产业和互联网行业,培养“人工智能+交互设计”的跨学科复合型精英人才。本专业将设计创意、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有机融合,学生既要学习掌握设计理论和设计创意技能,也要掌握虚拟/增强现实、语音、手势等多模态智能交互技术。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智能模块(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交互模块(AR/VR开发、人机交互等)、设计模块(设计思维、艺术美学等)。毕业生可在互联网行业、娱乐游戏业以及新兴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机器人等)从事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用户研究、产品经理、大数据可视分析,以及AR/VR、语音交互等多模态自然交互技术开发等工作。本专业建设是基于原有工业设计(信息与智能交互设计)专业方向的转型,有着多年积累,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实验室基础。新专业与学校的信息科技特色结合更为紧密,以满足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激增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