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时评·学科“增殖”让人才增值

发布时间:2022-04-13 期号: 1625期

 

  4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先后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进行调研,提出“要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加快培养国家关键领域急需人才”。推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不仅健全我国教育体系,更培养能服务国家战略的人才。

  2021年1月,教育部就印发通知,明确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成为我国与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等传统学科并驾齐驱的第14个学科门类。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新知识”的探索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协作来拓宽探索范围,挖掘探索深度。因此,增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于是,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基于我国拥有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优秀人才将不断涌现,新知识、新技术的探索进程也会越来越快。

  学科交叉融合式的“增殖”,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面对技术的快速迭代,较为垂直的传统学科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领域已“难以招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要实现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可喜的是,很多高校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探索。例如,中国政法大学近年来积极发展复合型法制人才的培养,不仅将法学与外语相融开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渠道,更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结合,推进“智慧法治”助力提高立法、司法和执法的效能。北京林业大学的草业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专业除学习植物学相关课程外,还会涉足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既能在畜牧业发光发热又有机会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大显身手。过去,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有一些盲点——太过注重单一领域的深入研究而忽略了探索学科间“1+1>2”的可能,而拓展交叉学科能为充满无限可能的青年提供沃土,种下更多奇迹的种子。

  在古代,人们将用几种普通金属炼成贵金属的过程称为炼金,而交叉学科培养也是人才“炼金”的过程。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所以,让学生充分吸收不同学科知识并融会贯通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为服务国家战略而诞生的强基计划也在学科交叉方面进行了尝试:清华大学为强基计划设立的探微、未央和行健3个书院分别对接化学生物学、数理基础科学和理论与应用力学3个专业方向,均设计了“理+工”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中国农业大学鼓励强基计划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探索交叉学科培养。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创新成为主旋律,而支撑创新能力的背后需要的是拥有广博学科视野的交叉学科人才。

  学科的不断“增殖”,可以让科学逐渐连点成线;成为体系的科学让人们的思维连线成面;思维的提升让人才的价值呈几何式增长;而人才增值的最终目的,则是突破更多技术难关,缩小认知局限,带来人类的发展。

   (岳 阳)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