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东北大学日前发布《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4月10日启动。
东北大学是今年新增的3所试点高校之一,招生专业为自动化。申请报名考生分两类,第一类是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是基础学科拔尖,高中期间获得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获奖信息以中国科协公示的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获奖学生名单为准。
4月10日至30日,考生可登录“东北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东北大学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考生须在6月12日至20日登录学校报名平台确认是否参加东北大学强基计划考核测试并签订《承诺书》。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或签订《承诺书》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围学校考核测试资格。
学校招办老师介绍,东北大学考核测试将在7月4日前完成,分为综合能力测试和体育测试。
综合能力测试将视情况采用笔试、面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综合素质、专业潜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等。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重要参考。
体育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东北大学将以考生综合成绩为依据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满分×750)×85%+(学校考核成绩÷学校考核成绩满分×750)×15%。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东北大学在生源地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考生综合成绩同分时,学校综合能力测试成绩高者优先;如学校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相同,优先录取高考成绩中“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高的考生;如“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相同,则按数学、语文、外语的顺序择优录取。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所在地第一类考生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学校予以录取,所需计划不占已公布的各省强基计划名额。
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采用“本科-研究生”紧密衔接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本科大四学年实现“本-研”知识体系无缝衔接,提高人才培养效率;采用动态进出机制,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创新多学科交叉“强基”培养模式,加强基础理论交叉式联合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强基计划采用小班化模式,独立配备荣誉班导师、学业班导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根据不同学年采用分段化管理模式,创新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学生可提前进入导师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全面挖掘科研潜力。采用全口径学分转化认定制度,学生除培养方案指定必修课程外,可在全校各专业范围内自由选修课程;可通过创新创业学院认定的科技活动进行学分转化;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任意学科研究生课程,并在本科与研究生培养阶段进行双重学分认定;强化学生多学科交叉优势。
由首席导师、授课导师、专属导师、修身导师、创新导师、企业导师组成的多元化学业导师团队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一对一”个性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