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律成为高三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2-04-08 期号: 1623期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教师   谢 维

 

  案例:离高考越来越近,小唐觉得自己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日常学习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手机、网游、追剧等诱惑力变得很大。因为每当她做这些事的时候都能感到放松和愉悦,但是学习却不能。由于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

  分析:自律意味着自我控制,在没有外界监督和要求下,自己要求和约束自己。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棉花糖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告诉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一颗棉花糖,但只要他们愿意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就可以得到两颗棉花糖。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同样,在前不久的冬奥会上大放异彩的运动员谷爱凌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在回国准备冬奥会隔离的一个月,我要每天锻炼4小时,4小时的训练没有教练,没有任何人督促,就靠自己坚持。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律的人都懂得推迟自己的满足感,推迟满足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计划制订得不够具体、环境中的诱惑太多都有可能造成抵抗不住“诱惑”,最终功亏一篑。

  支招:塑造环境

  “手机已经放在远处了,一响就忍不住去点开,怎么让人专心学习!” 人都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不断地改造着环境,也无时不刻不被环境所改造。比如读书,相比嘈杂的宿舍,当你坐在图书馆时,注意力就会更集中。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如果我们想要更加专注地做事情,可以尝试先从比较容易改变的物理环境入手,比如清理桌面,在家把电子设备放到我们不容易拿到的地方等。虽然我们不能拒绝使用手机,但可以人为地设置使用手机的时间,或是让家长参与监督。

  拆分目标

  不明确的计划不仅很难执行还会造成拖延。每个人对于高考都有自己的大目标,比如要学哪个专业、报考哪所大学。但只有大的方向很容易迷失,要学会设计小目标,比如告诉自己每天背30个单词,试想两个月以后,你的单词量就能增加近2000个。但如果没有每天的小目标,2000的单词量对谁来说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要学会把每个星期、每一天都分解出一个个小目标,具体到细节。比如,一个考生的高考目标是650分,在努力向这个目标迈进时,需要在自己的规划中将这个分数分解细化,如语文应该考多少分?如果语文考到这个分数那么作文最少要拿多少分?考生应该学会给自己制定目标。不管是高三这一年,还是月目标、日目标,这一个个相对明确的小目标会激励考生不断前进,能让其意识到应该在固定时间内做到何种程度。这不仅会让考生从内心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由小成而集大成,心态由此变得乐观起来,学习也不会产生厌倦。

  管理时间

  当有具体的小目标之后,考生就要将精力投入到目标的完成上。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第一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紧急而重要的事情。这一类的事情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影响的重要性,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可以是每天的改错、作业等。第二象限不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但具有重大影响,如每天的复习和整理知识点等。第三象限包含的事件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与朋友聊天、追喜欢的剧等。第四象限的事件即没有时间的紧迫性,也没有任何重要性,比如玩手机等。当把自己每天的学习生活分为这四类后,考生要学会优先解决第一象限的事情,因为它是无法避免与逃避的,同时要区分好第一、第三象限事情的区别。第二象限的事物要尽量多做,因为它不紧急所以可以将零碎的时间投入进去。最后就是少做第四象限即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将这四象限法则灵活运用在学习生活中,会对考生学习、生活大有益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