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教育部近日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审批专业188个(含145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43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8个,撤销专业点804个。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科学史等31个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点,将列入相关高校2022年本科招生计划。
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教育部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文理、理工、医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集成电路
成高校新增热门专业
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部属高校有200余个,不少高校新增备案的专业是前沿技术专业,有的高校为医学影像技术 、食品营养与健康、小语种专业等。此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区块链工程专业也受到一些高校的青睐。
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北京市属高校有30余个,其中北京工业大学有6个,北京建筑大学有9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各有3个,北京工商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各有2个,首都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物资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等各有1个。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新增这些专业的院校中,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师范类院校,既有部委高校,也有地方院校。
在2021年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是此次新增专业中的热门。据不完全统计,有90多所高校新增备案人工智能专业;70余所高校新增备案大数据相关专业;50多所高校新增备案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此外,20多所高校新增备案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金融科技等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在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中,一是服务需求,高校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二是重视质量,高校增设专业应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要具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具备师资条件、教学资源、实验实习条件等。三是优化结构,支持和鼓励高校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不断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交叉融合的新专业;推动高校积极开展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在不同类型高校中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升级改造传统专业,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专业,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服务国家战略
增设交叉融合新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2021年专业增、撤工作共涉及2765个专业布点,占目前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4.6%。支持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急需,设置了储能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密码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养老服务管理、预防医学、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等一批专业布点。
山东大学获批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两个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其中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为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山东大学为全国首个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学校相关老师介绍,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面向国家“交通强国”“制造强国”重大战略需求,深度融合数学、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交通土木工程等专业,宽口径、厚基础、重智能、强实践,建设国家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研究型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自主创新、具备跨界发展能力的应用研究型领军人才。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面向“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是国家健康大数据产业战略发展所急需的医理、医工融合新专业,将为以数据密集型医学、数字医学和智能医学为特征的“新医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该专业深度融合数学、软件工程、医学数据学等多领域,培养既具有医、理、工多学科基础,又具有稳固医学数据学专业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北京工业大学招办主任王丹介绍,学校新增焊接技术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2个本科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具有鲜明的复合交叉特点。该专业依托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建立以“大数据管理与商业分析”为主的多学科交叉应用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高素质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面向国家和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进行建设。近年来,学校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了解新增专业
科学填报志愿
国际关系学院招生办公室老师王新强介绍,考生填报志愿前要从三方面了解新增专业。
首先,新增专业中的“新增备案专业”和“新增审批专业”设置程序有所不同。新增备案专业是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设置的专业(含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其申请过程为经校内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通过后,经专门网站提交专业设置申请材料(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基本情况、办学条件等)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将公示期间所提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及专业设置申请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以文件形式上报教育部,最终由教育部公布新增备案专业结果。新增审批专业(新专业)除上述程序外,还需要经过教育部委托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其科学性、可行性以及专业名称规范性提出意见。同时,须经高校主管部门召开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会议进行审议,根据审议情况确定“拟同意设置”的专业并进行汇总,以文件形式上报教育部,并须经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公布审批结果。
其次,考生可从专业代码方面了解新增专业设置特点。上面提到了“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那么哪些新增专业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专业代码后加字母“K”的表示为新增专业,也表示该专业涉及国家安全、特殊行业等,是由国家控制布点,所以此专业又称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专业代码后加字母“T”的新增专业,表示该专业是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所设置的特设专业;专业代码后加字母“H”的新增专业指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最后,考生应深度了解各高校对新增专业的设置情况。如高校的基本情况、新增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新增专业设置是否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是否具备规范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拥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该专业与所属专业类别中其他专业的区分情况和专业基本要求等。
新增专业中,不同专业对考生选考科目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即使有些专业相同,不同学校提出的选考科目也可能有所差异。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先了解招生院校相关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