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我国社会老龄化、城镇化不断发展,全国老年人口正以年均千万人的规模快速增长,养老与家庭服务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无疑,老年服务与管理已成为服务这一庞大产业的朝阳专业。
朝阳产业人才缺口900万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中有不少老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作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得到凸显,失能、失智等特殊类型老年人,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业内专家表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朝阳行业,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稀缺。依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到202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7亿,到2050年,将超4亿。按国际上流行的1∶3的照护比与全国目前约2900万的8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计算,我国护理员缺口达900万。
目前,全国约有200家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实际招生情况差强人意。北京市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每年毕业生不足300人。
北京6所院校招生
北京市2022年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汇佳学院、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目前全市在校生规模约550人。院校养老专业采取“自主招生+高考统招”的形式。自主招生面向北京生源,是北京考生的主要入学途径。有学者测算,从2017年开始,每年培养3200名养老护理员,到2030年才能基本满足机构养老护理员的需求;每年培养专业养老医护人员至少340人以上,到 2030年才能使专业养老医护人员数量满足北京“9064”规划要求。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原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与建设专业。学院该专业在2010年开始招生,迄今已十余年。2019年,该专业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全国四所,北京市唯一)。学院专业教师介绍,招生上学校不限男生女生,普高、职业高中、技校毕业生等皆可报考。有意愿从事护理、健康管理等工作,对银发产品销售、辅具配置、适老化居家改造等新兴产业感兴趣,希望成为中国未来养老产业专家的学生都可以报考。目前该专业在校生近300人,男女生比例接近1∶1。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设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和中央财政重点建设特色专业。该专业采用学院全面推荐、企业合作订单式、校企融合的招生即招工的现代学徒制等有效方式,使得有就业愿望的学生可以实现100%就业。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可为将来求职、任职提供有效保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于2010年,是教育部批准的专业示范点。校内专职教师来自国内知名学府,校外兼职教师均是相应领域专家,学生有参与海外交流项目机会。近三年学校该专业学生就业率均为100%。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开设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老年机构运营管理方向的专业人才。学校招生办老师表示,该专业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可以熟悉老年社会及养老产业特点,具备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养老机构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此外,在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与技能,掌握老年养生与休闲娱乐相关的文艺、体育、美术、餐饮等知识,了解老年社会及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学生能在事业单位的老年工作管理部门、养老机构及老年社区相关部门、养老产业涉及的生产经营企业的营销及宣传策划部门、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及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等部门开展工作。
养老护理不等于护工
说到养老服务,学生和家长先想到的大概是照顾老人。与传统观念不同,养老服务对技术性要求较高,既不是护士,更不是护工。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定位是养老行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和中基层管理人才。“这里有几个误区需要澄清。首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不是医疗护理人员(即护士)。医疗护理侧重于对疾病状态的护理,但老年康复、情感慰藉、老年活动策划等内容其实也是众多老年人所需要的。我们接触过一些在养老机构工作的护士,他们认为自己需要学习养老专业的相关课程,这充分说明护理是不能替代养老的。其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也不是医院里常见的护工。护工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但仅能满足特殊类型老年人(如卧床、残疾等)的生活护理需求。我们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选择广泛,主要包括4个方向:养老机构(驿站)管理方向,培养养老驿站站长、区域经理、养老机构主管等管理人才;整合照护方向,培养整合照护师、照护主管、照护培训师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社会工作方向,培养养老管家、乐享专员等为老年人进行活动策划与组织、情感慰藉等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适老生活设计方向,培养辅具适配师、适老化环境设计师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王文焕表示。目前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主要是劳务派遣公司短期培训的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分布在40至50岁之间。这类人群短期内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护需求,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无法满足老龄化发展需求。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开设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爱党的政治素质,尊老、孝老、敬老和细心、耐心、专心的职业素养,掌握老年人健康照护、中医保健、康复指导、情感慰藉、活动组织与策划和养老机构管理等相关知识,具备使用智慧智能设备与手段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及机构管理能力,面向养老、健康等行业企业的照护、社工、管理等岗位群,培养从事老年人健康照护、活动策划、技能培训、营销推广、机构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基层管理人才。
学生要完成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三大类。基础课使学生具备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例如解剖生理基础、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核心课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岗位执业能力,如健康照护技术、心理慰藉、常见疾病管理等。拓展课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取向,培养学生适应职场变化的能力,课程有产品营销、中医保健等。
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近2500学时的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的照护技能,而且会接受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学院组建了实力雄厚的“双师”师资队伍:教师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院校,擅长领域涵盖健康照护、营养、心理、中医、康复、适老化设计等领域;企业专家来自涉老领军企事业单位,包含中高层管理者和高级技术人员,覆盖无障碍环境设计、营销、辅具、机构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学院先后完成了老年服务与管理综合实训系统、养老人才教育培训学院、养老驿站示范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遵循“从生活照护到疾病照护,从生理到心理,从服务到管理”的为老服务理念。
养老专业人才需本科+高职多元培养
养老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分布在养老机构管理、老年健康照护、老年心理辅导、老年社会工作、老年产品营销、健康管理咨询、老年教育培训等养老产业相关领域。
关于职业发展路径,王文焕介绍,学生毕业1至2年主要从事养老护理、康乐文娱活动组织、老年人能力评估员等工作;毕业2年后可以担任单位核心部门管理岗,如养老机构楼层组长、护理部主任、居家服务部主任、养老驿站站长,以及市场上各类养老企业的项目经理等。随着实践经验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成为行业的金牌培训师、养老机构院长、区养老协会部门部长等,有的学生甚至创立了养老机构。
我国的养老模式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单位以养老机构为主。从全国养老职业教育发展来看,学生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可能达到 30%,第二年 50%,第三年 70%甚至更高。对于不是本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来说,普遍从业时间短,仅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每年养老护理人员流失就达 三分之一 以上,从业时间5年以下的占从业总人数70%左右,从业10年以上的占15%左右。究其原因是就业薪资虽然逐年递增,但是毕业生的发展平台受限于产业的成熟度,薪资、职业平台容易产生“天花板效应”。
有关专家表示,一线养老护理人员短缺问题可以通过短期培训解决,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缺口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填补的。开办养老本科专业,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动养老服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层次养老人才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天津职业大学与天津理工大学联合开办养老专业本科教育,在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基础上,增加老年福祉与管理专业方向,首批招生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