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颗平常心

发布时间:2022-03-30 期号: 1621期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020级社会学专业学生 王小萌

 

  又是一年开春,轻柔和煦的微风吹过,吹开被冬日尘封的万物,吹开行人紧皱的眉头。春天仿佛给一切都加上滤镜,往日喧嚣的街道,在春天会觉得美好热闹,盛开的花像是一片片粉霞,街边小店散发着烟火气,穿着校服的高中生手里还捧着课本……等过完这个春天,到了夏日初至,高考便会如约而至。对于高考生而言,现在手中捧着的不只是课本,更是前程万里。

  前年的这个时候,同为高三生的我无缘春日游玩。明明是高考前最后一学期,突如其来的疫情却使我不得不在家上网课。本就是参加北京新高考的第一届考生,又面临疫情与高考延期如此大的变数,不安、紧张、焦虑、迷茫等负面情绪不时涌上心头,可面前的试卷与习题又耽误不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相信今年正面临高考的你一定能感同身受,但面对负面情绪,我们该如何逃脱这片“焦虑沼泽”呢?面对迷茫未知的将来,我们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去向呢?我想,坚守一颗平常心,面对真实的自己,便是最终答案。

    先说如何在备考时保持好心态。高三,尤其到了下学期,考试成了常态,成绩起伏也成了常事。高考将至,每次成绩的波动都牵动着考生心弦。这时他人的劝慰不免有些老生常谈:“一次考试决定不了高考,别太在意。”“平时暴露问题总比高考暴露要好。”“别瞎想了,有想这些的时间都能做好几道题了!”

    这些劝慰,考生可能已经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了,但不无道理。确实,所有高考前的模拟考试,都是从中找到问题的机会,问题的暴露证明自己还有提高的空间,也为高考提供更多可能。但要意识到的是,此时出现低落情绪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高三生,不受高考压力的干扰很难,所以重要的不是纠结于该不该有情绪波动,而是如何去面对情绪波动。

  这时,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找回平常心。我认为平常心就是自然地理解、接受自己,先接受自己的情绪,再走出这个漩涡,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具体方法因人而异,有人可能需要去操场散散步,有人可能需要睡一大觉,有人可能需要一个酥脆喷香的鸡蛋灌饼……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回自己的生活,接纳自己的问题,找回平常心。我们要记得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的生命不因成绩单上那个数字才有意义。

  而等春日走过,盛夏来临,收笔入鞘之时,我们就要面临又一次挑战了:高考志愿填报仍然需要重视。同时还需要思考,这份成绩,究竟能把我们带去何方呢?

  我的答案还是:要坚守一颗平常心。志愿填报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面对选择,我们要想明白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是宽广的就业面?是较高的保研率?还是“双一流”高校?

    在这些外物的因素背后,是否还有一种可能——在志愿的选择填报中,我们追求的不过是无悔而已。

    两年前,当我拿到自己的成绩,虽然比较理想,但也难免纠结。我试问自己的内心:你到底想在怎样的环境中度过大学四年?也正是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最终把我带到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院。

    我非常喜欢北京这座城市。这就划定了我选择的范围——北京。而决定具体志愿时,我也曾有过疑虑,我真正想学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我真正想学习、从事的只有社会学和历史学。曾经乐器三弦的学习经历使我对民俗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高中历史老师又对我影响颇深,所以在志趣上我只想学习这两个学科。还好,我的选择得到了家人支持。在细数北京开设这两个学科的高校后,中国农业大学的社会学系成了我心之所向。

  地处北京、“双一流”高校、“北京最好吃的十大大学食堂之首”……农大是一所优秀的高校,而在农大学习社会学,以一项“西学”面对“三农”问题,一下子就激起了我的兴趣所在。既然我有这样的向往,那便走上这条路。我的平常心指向了这里,我也来到了这里。

  在具有“三农”底蕴的综合类高校学习社会学,在乡村挥洒自己的青春,是不是超酷?

  或许至今你仍焦虑,仍不知前路在何方,但请你给自己几分钟,思考一下高考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找回它;也请你再给自己几分钟,思考一下希望今后以何为业、在哪里奋斗,然后坚守它。当然,如果暂时没有答案也不要紧,毕竟我们还有一整个春天。

  亲爱的朋友,祝你好运。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