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微信问  本报即时答

发布时间:2022-03-02 期号: 1613期

  

  @ghijk: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高校有哪些?一般什么时候开始报名?

  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高校共有36所,即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往年3月底4月初开始报名,但各校具体报名时间、招生专业、招生省份不一致。届时考生可关注学校发布的招生简章。

  @紫阳: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在京招生吗?选考科目是什么?校考包括什么?需要体测吗?

  学校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生物科学专业,面向北京招生。学校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2021年在北京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必须同时选考)。

  学校考核包括面试和体质测试两部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面试着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专业志向以及兴趣特长,综合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潜质以及外语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组织专家根据有关规定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参考材料使用。此外,进入考核环节的考生原则上均须参加体质测试。测试内容包含BMI体重指数(测试身高和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测试得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中对应项目高三年级组标准为准,体质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文志:考生已报名强基计划,可以放弃吗?可以转专业吗?

  按照教育部规定,被强基计划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即一经录取,不能放弃。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专业。特殊情况下,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之间可以转专业,但转入专业须有空额。无法完成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的学生,可分流到本专业对应的普通班继续学习。各校的转专业具体政策不同,考生报考前要仔细向学校了解。

  @1154:2021年北航强基计划招生对考生身体有特殊要求吗?有哪些招生专业?满足哪些条件可以报名?校考有哪些环节?

  根据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考生身体条件须满足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关于报考相关专业的规定要求,色弱、色盲及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任一单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报考化学专业。色盲及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任一单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报考应用物理学专业。

  学校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工程力学五大优势基础学科专业。学校招生对象包括两类考生。第一类为高考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的考生,以高考成绩作为参加校考的入围条件;第二类为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在全国青少年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等奖,且高考成绩达到相应分数线要求的考生,即可入围参加校考。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报考学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考生只可填报北航强基计划1个专业志愿。

  校考包含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三部分。笔试重点考查考生报考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础能力。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兴趣志向、科研潜质、科学精神等多方面内容。面试拟采取多对一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学校组织专家对考生综合素质档案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面试环节的重要参考。所有考生均须参加体质测试,测试项目是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

  @华华:被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学校在后续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何安排?

  根据学校政策,对于强基计划学生,学校单独制定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采用“3+5”培养模式,实施“一体两制三化”协同育人,即以强基计划为载体,实施学分制、导师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探索小班化、混合化、国际化育人。

  强基计划学生从第四学年起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选修研究生课程,同时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研究生阶段学生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学校聘请生命科学领域内的院士、973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等杰出人才为主的高端导师队伍,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和科研教学团队,参加各类科研活动。学校为强基计划学生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其在读阶段开展自主科研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及社会实践等活动,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研究生阶段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