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外“00后”冬奥志愿者  用多语种讲述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2-02-23 期号: 1611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 通讯员 唐恩思 崔 嵬 程静雅

 

  用法语为代表团讲述长城和北京“双奥之城”故事、向国际雪橇联合会工作人员介绍延庆小庄户村、制作多语种提示板、除夕夜教加拿大运动员学写毛笔字、用爱沙尼亚语问候代表团并教他们贴春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00后”北京冬奥志愿者在高质量做好语言服务的同时,不忘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他们如同片片晶莹的小雪花,带着中国故事,自信地飘向冬奥村。

  2020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郭戎荣负责延庆冬奥村法国代表团的对外联络工作。她对讲好中国文化有自己的见解,“作为一名冬奥志愿者,尽力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展现中国的文化之美、文化自信,用多语种讲述中国故事的感觉很酷。”

  郭戎荣本硕均就读于北二外,大二大三时赴法国夏斗湖学习英法复语。在开幕式当天,作为法国代表团助理,她负责陪同法国代表团成员前往鸟巢参加开幕式。一路上,班车行驶在依山而建的京藏高速上,沿途居庸关长城尽收眼底。看着法国代表团成员纷纷拍照,郭戎荣用法语讲述了居庸关长城的故事,同时还向大家介绍沿途经过的玲珑塔、鸟巢等“双奥”景观,讲述北京的“双奥”之城故事。在返回场馆的路上,代表团中的几位法国客人一直询问眼前所见的玲珑塔和瞭望塔的名字和作用,还对比了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认为尽管因疫情原因游览受限但眼前的美景仍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面对法国代表团的称赞,郭戎荣说:“赛会期间,冬奥村里居住着各国的运动员和随队工作人员,让这里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我们在这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多元文化的魅力,也学习到了很多语言简短的问好。语言作为沟通中外的桥梁,紧密连接着彼此,让我们体会到学习语言的魅力,为今后的学习增添无限动力。”

  郭戎荣的岗位是参赛代表团助理,简称NOC/NPC助理,是北京冬奥组委分配给各参赛代表团的专业志愿者。冬奥会期间,入驻延庆冬奥村的有87个代表团,北二外NOC志愿者为140人,是派出语言志愿者最多的高校。NOC助理的职责为在比赛期间跟随代表团提供陪同和语言服务,包括住宿、交通、竞赛筹备等各个方面。

  北二外2020级爱沙尼亚语专业的张艺萱刚入学3个月就参与了“冰雪语者”训练营,2021年通过面试并入选了国家(地区)奥委会服务的岗位。今年1月,张艺萱成为延庆第一批上岗的志愿者,主要负责爱沙尼亚代表团在延庆的生活起居,小到帮他们解决住宿物品供应问题,大到引导运动员们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

  爱沙尼亚代表团抵达延庆冬奥村时,张艺萱立刻热情地用爱沙尼亚语和他们打招呼。这一举动令爱沙尼亚代表团惊讶不已。他们没想到会在冬奥村遇见会讲爱沙尼亚语的志愿者。这让他们感到新奇和惊喜。在和爱沙尼亚代表团交流的日子里,张艺萱和同龄的运动员分享着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浸染着不同的文化,却因为一个契机分享着彼此的日常。”张艺萱和他们一起探讨两国生活方式的差异,感受文化的多姿多彩。

  腊月二十九,北二外2020级商学院的彭淳和加拿大代表团的运动员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除夕。担任加拿大代表团NOC助理的她细心地教运动员们如何磨墨、持笔、写字。他们一起贴福字、写对联、挂灯笼。学习过多年书法的彭淳帮他们翻译对联上的字,一起讨论红包的意义,让加拿大代表团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度过了这个不一样的春节。“用语言服务冬奥,用我的专业所长将中国故事传播出去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这次冬奥之旅令彭淳受益匪浅。“这让我更近距离地与这个世界接触,更深刻体会到语者的意义和价值。”

  “与来自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埃纳斯·弗格力斯和国际雪橇联合会秘书长德怀特·贝尔在延庆小庄户村聊天,给他们介绍了地窖和四周丛山的美景,聊到他们对雪橇运动的热爱,最后向他们提及了运动员餐厅美味的食物。他们表示下次到访希望能亲口品尝。”2020级酒店管理专业的阮鸣诗熟练掌握英语、日语,1月23日上岗后在延庆冬奥村担任礼宾助理,“与外国友人一起交流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文化的碰撞让我们心意更加相通。双方都对这场伟大赛事和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带着无限期待。”

  在高山滑雪中心运动员休息室,为了让各国运动员体验浓浓的中国年味儿,北二外冬奥会赛时实习生胡雅凤和小伙伴们给休息室里的每个柱子都挂上了“福”字挂饰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海报,给休息室增添了不少颜色,也让各国运动员们体会到了中国独特的“过年”气氛。在饮品区,她们提供了红茶、绿茶、茉莉花茶的茶包,让各国运动员们体验中国的茶文化;食品区的奶制品等也来自中国本土。值得一提的是,她们还制作了包含中、英、法、俄语的多语种提示板张贴在休息室里,方便运动员们阅读,提醒运动员们遵守场馆规则。

  罗马尼亚女运动员对胡雅凤说:“延庆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这里的中国人都很和善,我爱中国,我想一直生活在中国。”

  “我们使用各种语言与运动员们交流,通过世界的语言,传播中国的声音。在听到自己国家语言的问候之后,运动员们也会用中文回复。他们微笑着对我们说‘你好’;在得到我们的帮助后,他们也会礼貌地点头说一声‘谢谢’。这一来一往之间,体现出我们对于对方文化的尊重。我想这就是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声音是热情好客的。”胡雅凤说。

  冬奥向世界敞开大门,五湖四海的客人齐聚一堂。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片晶莹剔透的小雪花。他们用专业知识、敬业精神诠释家国情怀,用担当传递力量,用奉献传递温暖。北二外多语种志愿者承载着家人、朋友、学校和首都人民的期望,用不同的语言传播着北京的声音、中国的声音。他们用专业用心服务冬奥,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彩。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