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教师 王世强
案例:高三考生小雨的父母,每天都为孩子学习的事操心。眼看高三下半学期开始了,回想起孩子高三前半程时好时坏的成绩,各科都有一些漏洞。不仅如此,小雨的数学是短板,每次都不及格,经过了很多重点补习,效果还是不好。更让人着急的还有她的生活习惯出现了一些问题,上学期小雨晚上回到家后,因为需要完成的试卷比较多导致不能很快做完,她就会先睡1小时,睡醒后还要吃夜宵。长期下来,小雨的体重开始增加,晚上经常会熬到凌晨才睡觉。因为睡不着就会看手机,越看越精神,往往睡着时已经后半夜了,第二天课上自然提不起精神。
当父母和小雨交流时,忍不住会给她贴各式各样的“标签”,但这种交流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小雨觉得父母太主观了,根本不理解自己,也就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上学期期末,学校留了一个作业:父母和孩子一起深入总结梳理自己有哪些问题,并制定下半年生活和学习的规划。小雨的父母觉得可以借此机会做一次平等沟通,陪伴孩子做好系统的总结和规划,为新学期开个好头。
分析:习惯性“贴标签”
父母在观察孩子情况的时候,往往停留在一些表面原因,对真实情况观察不够细致,对最新情况也可能缺乏了解,这些原因最后造成的就是孩子觉得父母在给自己“贴标签”。想深入了解认识一个学生需要全面梳理和总结,比如:语文学科具体有什么问题;生活习惯有哪些具体问题;心态上有哪些问题;行为管理方面有哪些问题等。这些都需要父母既要用心又要有耐心,并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比较缜密精细的过程,需要提前精心准备。
缺乏合理目标
小雨看似学习成绩一般,生活习惯不好,其实,这些表象的背后是她缺乏一个有效目标的指引。缺乏目标的指引,人就容易涣散,容易被自己的欲望和不好的生活习惯所影响。这个有效目标应该是连贯的,包含长期的、中期的、短期的目标。
压力自我调节问题
学习状态和身心状态是紧密联系的。一个身心状态不佳的人,很难有好的学习状态。家长要提醒孩子,在忙于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是不是已经开始“预警”了。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今天这个节奏如此之快的社会环境里,是每个人必备的一种基础能力。
支招:做好全面有效的总结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总结一次。对于孩子前一阶段出现的优势优点,要总结梳理出来,给孩子足够的表扬,帮助其建立信心。总结会上,家长可以讲讲自己的发现和看到的情况,也可以提出来有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孩子也可以讲讲自己的难处,想要对父母说的心里话。父母可重点引导孩子深入每一个科目,把每一个科目的具体优势和问题讲清楚。对于新要点,要记录下来,为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做准备。
总结应是全面的、科学的、有具体解决方案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扮演好咨询师的角色。不要过度强调自己的意见,而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难处。父母要做好辅助孩子的工作,而不能越俎代庖。
留足空间
高三,孩子会感觉到很忙碌很喧闹,没有独立的空间。父母要指导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自己留白,让自己能安静下来。比如每天放学的路上,可以放慢节奏静静地走路,在脑海中梳理一下这一天自己经历的事情;每天可以安静地坐一会,听优美的轻音乐,跟着悠扬的音乐节奏,让自己的心情得到舒缓。自己的精神世界有了空间,就可以排解一些“嘈杂的信息”,化解压力和疲劳感。
健康管理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管理,比如手机使用习惯、饮食习惯等,每天都要做好精细化的行为管理。这些可以和孩子一起落实,如把纸质的“每日打卡表”贴在墙上,每天打卡形成好习惯。虽然学习很忙,但考生的“硬核”实力是强大的意志力和健康的身心状态。调整好身心状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