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七中学教师 曾于秦
案例一
寒假将至,小叶父母希望他能够利用寒假“逆袭”,因此为他满满当当地安排了假期作业和补充练习,就连除夕都有学习任务。小叶一想到全家人欢聚一堂的除夕之夜,自己却孤独地听网课,就很绝望。秋秋没有这样的烦恼,她的父母对寒假没有特殊安排,就像过去每一次假期一样,她可以自己规划安排。可她也很担心:自己能制订和执行好寒假计划吗?
分析
这个寒假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意义非凡,因为这是高考前最后一段比较长的、可以由家庭来规划和安排的时间。孩子从规律有序、要求严格的学校生活,进入到时间充裕、自由松散的假期,难免会松懈下来。因此,家长有必要协助孩子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孩子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延续一学期的学习成果。
合理规划能够提升我们对未来的确信感和掌控感。不确定感是焦虑情绪的主要来源,当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后,家长和孩子就能清晰地知道下一个时间段会发生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这么做能得到什么结果等,家长也能够通过辅助计划的执行来提升对孩子的信任感。原本无序的漫长假期因计划而变得清晰明确,这能够最大限度提升确定性,减少焦虑。另外,孩子在执行自己参与制订的规划时,能够真切感受到安排时间、掌控自己生活的高控制感,这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规划能够减少内耗,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合理的规划能够将大目标拆解为细致的、可操作的小目标,从而达成既定的安排,实现预设结果。
对 策
合理规划,多方参与
寒假计划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家庭具体情况制定,但整体而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宜早不宜晚。让孩子先完全放松后再回归到规律的生活很难。因此,家长最好在放假前就和孩子制订好计划,让孩子在放假前就对时间安排心中有数。
2.以孩子为主体。寒假计划的主要执行者是孩子,因此孩子的意见必须纳入到计划之中,孩子的合理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3.考虑突发情况。计划赶不上变化,特别是寒假期间免不了会打破原本的计划,新冠肺炎疫情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因此,计划中要保留灵活性和预设方案。例如可以留出2至3天作为机动。
科学规划,提升效率
学习归根到底是大脑的活动,因此家长在制订计划的细节时应参考脑科学和学习规律,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复习事半功倍。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它们的功能也各有不同。
1.大脑两侧交替。绝大多数高考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用到左脑,因此最好以40至60分钟为一个单位,交替安排文/理科复习。例如语文复习后接数学或者物理等,可最大限度避免同一知识体系或者题型导致的大脑疲乏。
2.大脑同侧交替。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学科交替,家长在计划时至少做到题型交替,文字与图片交替等。这样既保证了任务的连贯性,又让孩子不容易疲劳或者厌烦。
3.大脑与身体交替。运用身体学习是对大脑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拓展,既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路径,也能将孩子从长时间的大脑学习中暂时解放出来。身体学习是使用身体的多种感官和肢体运动来进行知识的记忆和加工。家长可以利用寒假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夯实历史知识,走进大自然去实践生物知识,或者利用家庭聚会组织“飞花令”等活动强化语文知识等,充分调动孩子的身体参与到学习中,让只能通过视觉或者听觉等单一通道进行加工和存储的知识有更多加工途径。
4.学习和放松交替。长时间孩子学习会导致疲劳,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作为中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寒假和春节,这个假期对孩子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在规划中,放松身心的活动、亲戚朋友的联结都是必要的。另外,家长也要为孩子预留出一段可以自由规划的时间,充分释放半年来的辛苦和束缚,为下学期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