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教育部日前启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总结宣传工作,公布了100个典型案例名单。北京工业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进入该名单。
北工大2016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同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管理委员会,校长任主任。教学、研究、辅导、实训和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日益完善。
北工大从2007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创新学分,2021级起“升级”为创新创业学分,获得该学分是本科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学校探索将思政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四融合”,打造“模式创新、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实现了就业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开发就业创业类专门课程2936学时;开展学科交叉创新课程建设;先后建设2批共16门专创融合课程,涵盖了理、工、经管、艺术等学科门类,形成“创新创业微课”系列慕课;与华为、小米共建校企合作课程,是北部地区开设华为昇腾创新实践课的首家高校。2020年,《创新工程实践》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创业基础》荣获北京市就业创业金课。
学校构建“一平台三体系”的人才培养闭环体系。一是以G星系-创客空间为中心、100+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辐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举办训练营、创新创业沙龙、投融资对接路演等活动,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制方式激发实训基地活力。二是以“星火基金”“研究生科技竞赛培育基金”“创业团队种子基金”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品牌,形成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体系。三是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为龙头,工大杯、鼎新杯等校级竞赛为依托,打造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建立项目库、导师库和参赛学生库。四是以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北工大-小米创新创业工作室”“大创板孵化培育基地”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孵化体系,集成优质创新资源,培育孵化高成长性团队。
北工大着力打造校内外并轨的“双师”师资队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引导二级教学机构完善教师工作量核定制度、奖励办法;完善就创师资队伍培训体系。近年来,累计引入200余名来自企业和创投机构的“创新创业导师”。
学校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了敢想敢为、兼容并包、积极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不断提升。多个项目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中连续摘金捧杯,其中在第六届 “互联网+”大赛中勇夺金奖,实现了北京市属高校在该项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在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中实现“双金突破”,创造了北京市属高校自参加该赛事以来“一校两金”的好成绩。
此外,北工大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拓展新型就业空间。“十三五”期间,全校学生累计组建创业团队225支,其中52支成功注册,12家学生公司登陆北京四板市场,推荐企业数量位列北京地区高校第三,紧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之后。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2020年学生创业公司提供了约400人次的就业机会,涵盖软件、文创、先进制造、智能农业设备、旅游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