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疫情研判、政策建议、应急科普、社区防控、病毒检测、院感防控、消毒灭菌、医疗救治、流病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线上,预防医学毕业生身影多次出现在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学科群。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制定疾病预防措施和对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招 生
约20所高校在京招生
教育部阳光高考数据显示,全国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院校有100多所。这些高校主要以医学类高校为主,一些综合类院校的医学院、军队院校和地方高校也开设预防医学专业。
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了解到,在京招生的预防医学专业院校有20所左右,这些学校有的在本科提前批招生,有的在本科普通批招生,个别学校在专科普通批招生。不同学校在本科批次招生对选考科目要求有所不同,如: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等要求考生化学、生物均须选考;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要求物理、化学、生物选考1门即可。
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在本科提前批和普通批均投放招生计划。其中,预防医学专业(北京郊区定向)为各区卫健委定向招生培养40人/年,录取批次为本科提前批A段,学习培养地点为顺义校区(燕京医学院)。招生范围为定向单位所在区户籍考生,不能跨区报考,主要为北京郊区卫生防疫基层机构定向培养实用型预防医学人才。被学校录取之后,考生须在学校规定时间内与定向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方可办理新生入学手续。考生毕业后由定向单位安排就业。有意愿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可事先详细了解各区卫健委定向就业协议内容,知道自己的权力与义务,根据自身志向和情况报考。报考预防医学(北京郊区定向)专业,要求物理、化学、生物选考1门方可报考。
首医大自2019年开始招收预防医学专业(外培)学生,录取批次为北京本科提前批B段。“外培计划”通过市属高校招生计划定向投放产生,全学程5年,采用国内培养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学生在首都医科大学完成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学习,在毕业前一年,前往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再返回首都医科大学继续完成学业。通过“外培计划”选拔的学生均需达到学校和国外大学的学业及英语要求方可进入国外大学学习。报考预防医学(外培)专业,要求物理、化学、生物选考1门方可报考。预防医学专业“外培计划”要求考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得低于125分。“外培计划”在国外学习阶段学费由政府专项经费支持,同时提供一次往返旅费,对于符合相关规定的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首医大招办主任郭蕊介绍,学校预防医学专业近两年加大了在京投放的招生计划,在北京招生情况良好,录取分数较高,专业满足率也较高。
培养
理论+实践
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该校预防医学专业采取“5+2”培养模式,长学制教育遵循“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原则,实行“加强通识通科的基础教学,注重贯穿全程的综合素质教育,强化公共卫生专业实践的训练”的培养模式。学生前5年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2年根据兴趣和意愿,自主选择学科和导师。学生和导师经过双向选择,学生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2017年在马拉维建立教学科研基地,2018年在缅甸建立首个亚洲全球卫生实践基地,2019年北京大学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海外基地和双边合作关系,对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迈向全球化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学生开拓全球卫生视野,锻炼学习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全新平台;利用学术交流组织多次国际性会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此外,学生在二级学科阶段亦有机会申请世界卫生组织实习项目。
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实行由校本部、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办学模式。这种“三位一体”的“大公卫”办学模式在全国独具特色,有效保证了各类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并实现了“基础—临床—社区”医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为北京市及时应对新冠肺炎等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发挥引领地位和支撑作用。预防医学专业创新先进的培养体系,构建了“两条主线”“六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全面开展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第二课堂等活动,使学生较早地接触预防医学工作实践、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建立了12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实验实践场所。此外,还利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学基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将理论与实践两者结合,使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很快完成角色转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公共卫生人才。学院组织与海外著名大学开展学生暑期海外游学活动,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在校期间,可经自愿报名并通过相应选拔,选修行政管理双学士学位。选修双学位者将接受交叉学科基础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在实现预防医学的培养目标之外,学生还将学习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应用、研究能力,成为有一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复合型公共卫生、管理和领袖型人才。
就业
就业领域较广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如何?预防医学的就业前景,相比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就业面广一些。而且就业后接触的行业领域要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更丰富一些。总之,预防医学的学生在不同学历阶段,就业面不一样。
有关专家介绍,预防医学的就业有四大方面:一可以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出版社、杂志社从事医学出版物的编辑工作;二可以到高校从事助教工作,但如果想进一所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基本要是博士起点;三可以到一些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如监督所;四可以到一些医疗教育、培训机构等单位就职。
北大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可选择到高校、科研院所和三甲医院等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也可选择到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慢性病医院等专业机构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还可报考国家公务员,选择到各级卫健委、卫生监督机构、食药监局、检疫局、环境保护与监测机构等从事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政策制定等工作。近年来,还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选择到金融、网络、医药公司和经济等领域工作。
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近5年北京生源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平均就业率为98.3%,就业情况良好。其中,考研升学的约占75%左右,主要考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就业的约占16%左右,主要去往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北京市、区疾控系统、北京市三甲医院、公共卫生相关企业等;出国的约占9%左右,主要去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