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北京冬奥村正式开村的时刻日益临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记者从北京服装学院了解到,学校设计了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系列制服、防护功能工作服等,助力冬奥。
北服发力,设计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系列制服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博士生导师贺阳教授设计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系列制服日前在京隆重发布。
贺阳介绍,根据设计要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制服设计视觉元素取自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水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具有深邃而博大的精神承载能力,又有无限寄托志向的空间。将水墨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冬奥制服,蕴含了浓墨淡彩、至繁至简的文化精髓和独特意境。寄情山水,象征着君子人格的高洁品质,是中国人民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贺阳表示,相似的图形、不同的颜色,是使制服既区分不同身份人群、又保证视觉同一性的基本手段。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制服以不同的山水位置和颜色变化来区分,庄重、大气;志愿者服装包含山水图形,并放大了核心图形中的长城元素,对角线的动态构图,形成持续流动、跳跃、进取向上的视觉意象。
2020年5月,北京服装学院接受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正式对外发布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征集邀请。学校高度重视,组建了以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指导小组和刘元风等多名教授组成的专家指导组;组织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等多个单位的专业教师与高年级研究生进行设计并投稿。经多次评审,学校教师团队的3套设计方案进入五强。贺阳的设计被选定为最终方案。
北服再发力,防护功能工作服设计出炉
受北京冬奥村组织委员会的委托,近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最美逆行者”服装设计团队师生,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主动作为、持续发力,在“最美逆行者”医护、民用防护服的设计基础上拓展和深化设计,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精神,以及“科技冬奥、人文冬奥、健康冬奥”主题,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具有防护功能的工作服”设计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刘卫、朱雯、杨洁、万岚、许勃、于茜子、刘孟孟、郭昱成等多名师生组成的主创团队在“十一”假期赴北京冬奥村开展设计需求调研并不断深化设计,共输出服务于不同岗位、具备不同防护等级的替代防护服设计方案85款。主创团队深度研究服装需求,先后进行3次方案调整,逐步聚焦,明确并满足重点诉求,最终呈现出包括引导、住宿、餐饮、清废4个工作类别的功能服装款式及成衣设计方案。
设计围绕五大核心理念:一是服装款式突出服务属性及职业属性,弱化医用防护服的防疫属性,通过局部人体工学设计满足特定工种的劳作需求;二是色彩选取冬奥色彩识别体系中的柔和色系,如天青、红梅、瑞雪白、迎春黄等,通过低饱和度的色彩带来舒缓的视觉感受,打破传统防护服的压迫感,从而更好地融入环境;三是设计中体现冬奥元素,使服装具有必要的标识性以及冬奥属性,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并达到进一步烘托冬奥会制服装备的视觉效果;四是在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中华传统服装形制、纹样的提炼及使用,传递美好寓意,凸显大国底蕴;五是通过服装及配件款式的设计以及特殊面料的选用,实现必要的防护、隔离功能。如选用SSMMS医用防护服面料及医用淋膜隔离服面料,物理性能上可满足工作场景的肢体拉伸及磨损需求,并能阻隔一定压力的液体喷溅,具备一次性医用隔离、防护服的替代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