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相处宝贵时光

发布时间:2021-09-29 期号: 1577期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教师  刘志宏

 

  案例一:小美的妈妈每天早上都会给小美煮鸡蛋。小美最近吃鸡蛋有点吃腻了,不想吃了。她跟妈妈表达了自己不想吃鸡蛋的想法。妈妈说:“吃鸡蛋对身体好,妈妈这么早起来给你煮鸡蛋,为你付出那么多,让你吃个鸡蛋怎么就这么费劲。”小美听到妈妈这么说,心里也很委屈,觉得跟妈妈沟通很难。

  案例二:小齐的妈妈发现越到高三跟孩子沟通越困难,基本上就是没有沟通。小齐到家就回自己的房间,除了吃饭上卫生间,基本不出屋。以前,小齐的妈妈经常跟小齐说,你要好好学习,学习好了才能有好的出路。你看隔壁的小美成绩一直很好,都没让家长操心过。小齐的妈妈每次这么说完,小齐就很不耐烦。有时候,小齐的妈妈看到儿子在玩手机就说:“别玩手机了,快写作业吧。”小齐就会烦躁地说:“你就只会看到我玩手机,我学习的时候怎么总是看不见呢。我只是学累了,玩一下都不成。”亲子冲突一触即发。

  分析:亲子相处问题是很多人内心的芒刺。青春期的高三生,自我意识增强,对家长的依赖降低,渴望自主安排生活,想要尊重和平等的对话环境。家长却觉得“我管这么多,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孩子和家长之间好像垒起了一座高高的山,很多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都不愿意跟家长沟通,觉得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一方面,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考生和家长会出现焦虑情绪。在焦虑情绪的作用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苛,不断给孩子加压。孩子要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跟家长交流,要不就向外发泄情绪,导致亲子冲突的发生。

  另一方面,家长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家长要不用批判、说教、命令、强迫的语气,不理会孩子的感受;要不就拿孩子跟其他人比较,给孩子压力。很多家长都在以爱之名“绑架孩子”。例如,家长觉得鸡蛋有营养,孩子吃了对她身体好,就强迫孩子吃鸡蛋;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这些都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意愿和感受。这种沟通方式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伤害孩子,让孩子跟家长的关系越来越远。

  对策

  尊重孩子意愿

  尊重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高三的孩子自主意识强烈,他们渴望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样做决定,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认可自己。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多听听孩子的意愿,参考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有自己的决定权。例如,如果孩子不想吃鸡蛋,父母可以提前问问孩子想吃什么,跟孩子商量着决定早餐食谱。

  体验亲子之间角色互换

  人们都习惯于从自己特定的角色出发来看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式的思维模式,这会引发一系列冲突。亲子双方都可以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许多矛盾和冲突也就迎刃而解了。家长可以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作为一个孩子,如果有人一直用强迫、批判的语气说话,会愿意接纳吗?如果有人一直跟你说“别人家的孩子好”,你会伤心吗?如果有人跟你说“你一定要考好”,你会不会压力很大呢?

  孩子也可以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想,如果你的孩子处在备考过程中,你会不会很紧张,想让他们吃好,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我们要知道家长是关心我们的,只不过有时候他们的方式不适合,让我们难以接受。我们可以尝试跟父母沟通,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关心、帮助我们。

  通过这种角色互换,亲子双方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分析问题。这可以让彼此互相理解和体谅,让亲子关系变得和谐。

  高三这一年,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吧,彼此尊重、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享受亲子相处的宝贵时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