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3800余名新生报到

发布时间:2021-09-15 期号: 1573期

北京考试报记者  许 卉  文并摄

 

  严格防疫:入校要过三道关

  在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鲜艳的欢迎横幅迎风飘扬,校园道路两侧摆放着清晰醒目的指示牌,一个个迎新帐篷顺序摆放。为了迎接新生到来,学校各单位早已做好充分准备。机场、车站、迎新区域、教室、食堂、宿舍……志愿者的足迹遍布新生可能需要的各个地方。各学院、各部门负责人也早早就位,准备好迎接北航最年轻的新面庞。

  在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北京站、北京南站等,学校大巴已做好准备,直接接送新生至两校区迎新报到点。在报到区域,学校还安排了摆渡车,专车托运新生行李至学生宿舍。

  各学院和书院均设置了迎新报到点,发挥各自学科特色,开展了富有创意的迎新活动。各部门也早早做足了准备,为迎接学生的到来保驾护航。完成入校防疫检验及人脸识别、出示通知书及“启航通行证”、领取“护航包”、办理入住手续、进入宿舍整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新生通过入校专用通道排队进校。几个绿色帐篷将这里分为待检区、核验身份区,旁边还单独设立了临时观察区。每一名新生都要通过人脸识别、红外测温、验证健康码及“启航通行证”三道关才能进入校园。

  硬核迎新:AR技术云游校园

  学校“绿色通道”迎新现场通过为申请助学贷款新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发放装有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的“爱心礼包”,为尚未准备好生活费的学生发放“校长助学金”等,确保每名新生顺利入学,让新生感受到北航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2021年北航在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有招生录取,共录取本科新生3860人,生源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已录取的本科新生中,理工类1700余人,文史类100余人,物理类1100余人,历史类70余人,综合改革类760余人,艺术类80余人。大类招生录取新生数占普通类专业录取新生数的88.8%。今年99.9%的新生为“00后”,年龄最小的新生仅14岁,来自北航学院士嘉书院。

  为了让新生感受到独一无二的科技氛围,北航信息化办公室、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未来空天技术学院策划制作,将数字内容与北航校园完美结合,由华为河图校友提供技术支撑,用AR硬核技术迎接新生。

  拍照、打卡、导航、校园历史、文化展览……打开AR地图,学生能体验“魔幻”的大学校园游。

  在AR地图里,北航新主楼的大台阶上方摆放着“北京一号”飞机数字模型。“北京一号”是1958年由北航1000余名师生自行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此外,AR地图中设置了丰富的数字增强元素,除了建筑名称及建筑简介,还有宇航员、飞机、星球等元素漂浮在校园之中。学生在搜索框中输入地点,点击导航按钮,可根据花瓣的指引前往目的地。

  亮丽风景:“新青年”致敬“大先生”

  除了酷炫的科技风,“新青年”和“大先生”也成为北航新生报到现场的亮丽风景线。

  知行书院的新生报到处竖立着一块展板,展板做成了《新青年》的封面,学生在此拍照。迎新处还为新生准备了印有鲁迅先生像的手持展板供新生合影。一名新生说,自己假期把《觉醒年代》看了两遍,陈独秀先生、李大钊先生等革命者,邓中夏、陈延年、陈乔年等青年让他由衷敬佩。今天在报到现场看到了这些“新青年”元素,像是一下子把他带回了看剧时的热血沸腾。“手里托着印着鲁迅先生头像的展板拍照时,我小心翼翼,就像接过了前辈们的接力棒,很想告诉先辈:新一代青年来了!”

  “文传源先生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台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负责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走近传源书院新生报到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文传源先生的纪录片。传源书院是今年北航成立的新书院,519名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2021级本科新生成为这个书院的首批学生。文传源是我国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界泰斗,是北航立德树人最高荣誉获得者。2019年10月1日,文先生去世,为了纪念他,激励广大学子传承弘扬空天报国精神,这所新书院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新生报到处的西侧,书院专门设置了《北航大先生——文传源同志纪念展》,文先生“北京五号”时的设计图纸、设计总结、论文,生平所获荣誉证书、捐赠证书等在此一一陈列。新生完成报到程序后在此驻足参观。

  传源书院一位专职辅导员介绍,这是书院迎新的一个亮点,让学生一入校就能感受到文先生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近期书院还将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让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北航“大先生”。希望学生将“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北航精神传承并践行。

  在开学前,传源书院就已开展了不同的主题活动,新生打卡家乡的红色,还观看了电影《横空出世》。书院将每名新生参加活动的所感所悟汇集成了《传源迎新》两本册子,摆放在新生报到处,师生可现场翻阅。“历史的接力棒终会交到青年手中,作为‘00后’的我们,享受着先辈艰苦奋斗得来的和平幸福,更应传承先辈的精神,以青年之热血谋中华之复兴。”一名新生写道。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