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邱乾谋) 全国艺术院校“红色经典作品中的党史教育”系列公开课第十一讲日前在北京服装学院1号秀场举行。北服党委书记周志军以“从北京服装学院发展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文化自信”为题进行了专题讲授。她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师生进行直播。学校400余名师生代表在现场聆听。京内外部分艺术院校组织师生线上收看。
周志军介绍,北服前身北京纺织工学院成立于1959年,是为满足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她以“布票”这一特殊的历史符号为例,进一步阐释了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改革开放使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1983年,取消布票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衣着消费开始从数量的满足进步到对品质、品种的要求。这一时期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重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着装体现为多元化、个性化与国际化的特点。1987年北京化纤工学院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这恰好顺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物质文化的新要求。这次更名明确了学校从以工程为主,到艺术、工程共存融合的重大转型。北京服装学院成为了中国服装界的“学院派”并快速发展。一批批杰出纺织服装理论、服装史研究的专家、设计师与优秀团队、毕业生涌现出来,展现了北服人“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初心使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越来越要求文化自信。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服装学院由理工类院校调整为艺术类院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这次办学类型的调整,凸显了新时代北京服装学院坚持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设计。
将秀场变课堂,T台做讲台,由主讲人讲述、图文并茂、场景复原的视觉展示和现场T台展演构成的立体化授课方式,是北服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的大胆尝试,也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深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有益探索。别开生面的讲授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怀,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以及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和担当。
本次“红色经典作品中的党史教育系列公开课”由11所艺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活动邀请了一批党史专家、艺术院校党委书记、艺术名家、思政课专家,结合红色经典作品讲授党史公开课,通过公开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的专业特色,把党的历史“写出来”“唱出来”“画出来”“秀出来”,把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