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师一起使劲帮孩子化解难题

发布时间:2020-11-25 期号: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教师  王世强

案例:高三考生小云是个听话的女孩,对妈妈的话一直言听计从。升入高三后,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亲子沟通似乎变得有些困难。为了让孩子节省体力有更多时间学习,妈妈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但孩子的体能却在逐渐下降。

小云的妈妈看到孩子的成绩上不去,极力推荐孩子上周末的三四个辅导班,好几科都想快速补漏。辅导班占用的时间多了,作业也留了很多,小云一步步陷入了困境。小云每天24时以后才能完成功课去睡觉。过了一段时间,小云在课堂上也开始呈现疲态,甚至打起了瞌睡。

眼看孩子慢慢出现这种状态,小云的妈妈非常着急,每天和孩子爸爸一起盯着孩子写作业。如果小云做作业慢了或者开小差,妈妈就要唠叨几句。小云本来就有点急躁,一听唠叨的话更耐不住性子,两人就开始了言语上的“交锋”。过了一段时间,小云和妈妈之间已经很难沟通了,两人的关系陷入了僵局。

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了家长会。会后,小云妈妈找到了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希望探讨一下到底该如何调整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度过后面的备考期。

分析:沟通方式的问题

小云妈妈的沟通方式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和高三生沟通,不能把他们单纯当成孩子。因为高三生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阶段,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自己的尊严和性格特点,沟通方式要讲究技巧和方法。

中国父母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对孩子经常“各种不放心”,任何细节都照顾得非常到位,对孩子的方方面面都要求“掌控和把握”。这种控制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孩子,通常因为锻炼得少,能力可能不足,在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往往显得主动性不够,自信心不足,调节应变能力不强。

综合素质亟需提升

可以看出,小云目前遇到的挑战较大。作为一名高三生,她最主要的任务是备考。其实高考的考核,不仅是知识的储备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具备“雄厚的背景实力”,也就是综合素质。比如,知识储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独立思考素质、应对挫折能力素质和内驱力素质等。然而,大部分父母往往只重视考生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他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比如身心健康素质,应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争取让孩子自己走路或骑车上学,独立面对风吹日晒,这样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并养成不畏困难的品格。

缺乏有效梳理

小云和母亲出现的沟通问题正应了那句老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亲子沟通存在问题,通常是由于多年积累造成的。现在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急迫地想通过报各种辅导班解决问题,却没有细致清楚地分析孩子个性化学习、时间精力分配、如何平衡与学校的学习等问题。这样往往会导致考生辛苦奔走于学校和课外辅导班之间,时间不足、精力不够、身心疲惫。其实如果真正想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父母首先需要冷静下来,设身处地帮助孩子对这些细节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措施:父母自身情绪的调节

有效交流是建立在情绪稳定的基础上的。父母一定要遵循“先处理好情绪,再处理好事情”的步骤。遇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其他方面问题时,自己要能够冷静,看清楚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让自己在表达之前“停顿一下”。有一个好方式是先找其他信得过的人沟通,把情绪安定下来,捋清思路,再找孩子沟通学习和其他问题。

另外,父母要能转移注意力,把自己的关注点从孩子身上移开。适度进行身体锻炼,通过听听音乐、出去散散心等方式,让自己每天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留白空间,彼此尊重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不一定体现在表达和督促上,而是要多观察和体谅孩子,要让孩子有充足的空间,有充分的留白。比如观察到孩子睡眠不足,父母就可以建议孩子找合适的时间睡一大觉,让孩子可以从疲惫中缓解。再比如在交流中注意技巧,多些尊重,可以用字条或微信等方式交流,也可以找个周末亲近大自然放松一下,在不经意间进行一次“灵魂交流”,避免一些直接的“短兵相接”。成功的交流不见得是直白的,而是要讲究技巧和设计的。

建立咨询同盟帮助孩子

父母应该重视与孩子、老师之间关系的调整,尝试转变成一个咨询同盟的关系。父母和孩子血浓于水,对孩子来说更有亲情和情感的链接;班主任老师更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更能从知识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等不同维度对孩子进行分析;不同学科教师能够从学科学习等细节上,对孩子进行单科学习的分析和设计。父母可以多请教老师,争取和老师坐下来,系统地对孩子进行分析。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多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多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能做到从孩子的需求出发,系统地梳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