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 “今天起,你们有了一个充满荣耀的新名字,叫作‘北航人’!”9月20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举行。校长徐惠彬寄语新生,“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此次北航的开学典礼是首次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同步进行,并全程直播。本科新生代表、研究生新生代表、在校生代表、教师代表和特别邀请的校友代表先后发言,学校还安排了授予校徽的特别环节。
当天上午,徐惠彬在讲话中提到,2020年是波澜起伏、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千千万万“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挺身而出,拼搏奉献。在开学典礼上发言的新生苏祺乐父母都是人民警察,奋战在抗疫一线。上半年,5422名北航学生主动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涌现出付莹莹、余汉明等“90后”“00后”青年代表。“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个特殊时刻,让我们共同向舍生忘死的抗疫英雄们致敬,为勇担使命的青年一代点赞!”徐惠彬说。
面对眼前对大学生活充满兴奋与期待的“新北航人”,徐惠彬与大家回顾了北航68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代锐意进取的北航青年艰苦创业、振兴国防,为国铸剑、实干兴邦,民族复兴、空天报国的往事,始终不变的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是爱国奉献的初心,是空天报国的使命。他介绍,去年10月,由冯如书院低年级本科生自主设计研发的无人机“冯如三号”,不间断飞行30小时6分42秒,创造了续航时间的世界纪录,挑战更高纪录的下一个型号已经在路上。宇航学院学生主导的“北航4号”临近空间火箭动力飞行器项目,吸引了21名博士生、49名硕士生、16名本科生参与,疫情期间成功发射,把论文“写”上了祖国的蓝天。徐惠彬借此希望同学们树立创新思维,对书本求知若渴,对未知心存好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努力做从“0到1”的探索,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今年北航共迎来本科新生3843人,男女比例为3.06比1,男生最高的205厘米,女生最高的181厘米。在新生中,102人能够找到姓名相同小伙伴,其中重名人数最多的6个人,他们都叫“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