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径馥郁身后留

发布时间:2011-03-30 期号:

  3月19日上午10时,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哀乐低回,松柏郁郁。满头白发的老教授、神情肃穆的年轻学子手持白菊,目光哀伤凝滞,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徐子健告别。躺在花床上的他,平静而安详,鲜红的党旗覆盖着的是一颗为了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

  2010年11月6日下午,身为副校长的徐子健站在讲台上,投入地为学生们授课,课间休息时他胃有些疼,学生们劝他剩下的课别上了,他却很轻松地说:“老毛病了,不碍事儿。”下课前几分钟,他终于坚持不住了,胃部的痉挛让他难以继续上课。他捂着肚子,很抱歉地说:“对不住大家了,身体不舒服,今天恐怕要提前下课了……”,没想到,这竟是徐老师的“最后一课”。

  副校长林桂军回忆说,“211工程”三期立项时,徐子健副校长和他一起商量如何利用这一机会派出大量教师出国进行合作研究和引进人才。当时国务院学位办还未出台关于资金使用的文件,资金上很为难。徐子健大胆提出并倡议利用三期的机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他的坚决使“211工程”三期最终拨款1300多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

  徐子健永远保持着谦逊的品行。论职位他已经是学校的副校长,论学术他是优秀的博士生导师,虽功绩卓著,但在副校长张新民的眼中,“无论行政还是学术,他永远是笑着谈事情,谦逊、真诚”。

  徐子健分管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他经常就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老师们沟通交流。他的讲座,语言朴实,情真意切,既有教学为师的哲理,又满怀语重心长的期望,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作为对外经贸大学的副校长,他却从不拒绝学院为他安排的教学课程。他亲力亲为地认真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私地贡献力量。

  “老师经常和我谈到,做学问切忌虚荣和浮躁,要我按照自己的兴趣去研究去积累。我常把自己写的文章给老师,他都亲自过目。”博士研究生杨志勇满怀思念地回忆说:“现在想起觉得非常的歉疚,老师身体不好,却为我们如此操劳。直到入院前,老师还在为我修改文章。”

  徐子健为他钟爱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倾注了毕生精力。课堂上,他和同学们分享经验,讨论学术。病床上,他还念念不忘学生的毕业论文。生命弥留之际,徐子健心里仍想着他的学生。

  徐子健的离世,留下无尽的哀思。师生和校友们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举行各种悼念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表达着他们对徐老师的哀悼与深切怀念之情。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曾经,他得英才而育之,如今,他桃李遍天下;曾经,他的心里装满别人的喜怒哀乐,如今,他的身影将永存贸大人心中。

北京考试报通讯员 李欢欢 刘昕昕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