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枫
现在正值高考录取阶段,本报不断接到家长打来这样的电话:孩子被上海、厦门等地的大学录取了,不想让孩子去,还想让孩子在北京上大学。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放弃京外的一本院校,选择京内的二本院校,理由是不放心孩子。笔者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而且也不利于孩子成长、成才。事实上,让孩子到京外读大学有许多好处。
让孩子去京外读大学,一样可以受到良好教育。北京有许多知名高校,但京外也有众多“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如东北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北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中部的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东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的中山大学,西南的四川大学等。它们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与京内院校相比,这些院校一样拥有优美的环境、完备的设施、优秀的师资,在某些专业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让孩子去这些大学读书,一样能学到知识,一样能领略大师的风采。
让孩子去京外读大学,能够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北京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在本市,生活由家长包办,学习由家长安排。上大学的孩子绝大多数已是成年人,他们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一切。去外地上大学,学习上要自我做主,自我约束;生活上要自我照顾,自我管理。一位在外地读大学的北京学生说,到学校后一切从头开始,学会了打理生活。回北京后,反观同学周末还要把衣服拿回家洗,觉得在外地上学多了许多锻炼机会,独立生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让孩子去京外读大学,能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孩子有没有能力,跟人生阅历有直接关系。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家长还不舍得放手,怕这怕那,把孩子护到自己的“翅膀”下。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家长过度的关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家长要有更加开放的胸襟,放手让孩子去迎接生活的风雨。在京外读大学,孩子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将来走向社会时,这一阅历注定是一笔财富,它更能让孩子承受生活和工作中的风风雨雨!